送
唐
环
归
敷
水
庄
拟
贾
岛
避
喧
常
屏
迹
,
晓
起
便
寻
书
。
树
影
云
为
扫
,
竹
林
风
作
梳
。
山
翁
劳
种
药
,
网
户
倩
畋
鱼
。
此
地
洵
幽
绝
,
他
时
愿
小
庐
。
写景
山水
田园
抒情
送别
读书
赞美
地点
树影
竹林
山
水
译文
译文:我常常避开喧嚣的地方,在清晨起来就寻找书籍阅读。
译文:树影仿佛在为云层扫除,竹林里的风又好似作为梳理工具。
译文:山中的老者辛苦地种植药材,而在他家的渔网上还盼望捕获鱼儿。
译文:这里真的是幽深且美绝,将来我也希望能在此地建造一间小房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首句“避喧常屏迹,晓起便寻书”点明了主人公远离尘嚣,每日清晨即刻沉浸于书海之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知识的滋养。接下来,“树影云为扫,竹林风作梳”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生活活动巧妙融合,树影随云动,如同自然的清扫;竹林中微风轻拂,仿佛为竹林梳妆,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山翁劳种药,网户倩畋鱼”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居生活的另一面,山翁辛勤劳作于药田,网户则请人帮忙捕鱼,虽有劳作,但显然乐在其中,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此地洵幽绝,他时愿小庐”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环境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可能拥有自己小屋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深认同与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