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抒情
禅意
自然
哲理
冬天
读书
智慧

译文

谁又能将僧人和俗人认得清楚呢?还是只有自己明白自己的心声,独自享受着人生的旋律。
心灵的关卡,哪里会容许尘埃进入呢?在佛的眼中,一切众生都曾经从不同的种类中行走过来。
活蹦乱跳的样子与云彩的变幻一样生动,而内心的洞见就像清澈的湖水,静静停留。
那些关于五百生前的野狐之语,都已经被转述过金刚般若经的深奥道理。

赏析

这首诗《冬日述怀》由明代诗人何南凤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与生动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首联“僧俗凭谁认得清,自家曲调自家听”,以僧俗对比,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强调了个体内心世界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诗人认为,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世俗之人,其内心的旋律只有自己能真正理解,表达了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珍视和探索。颔联“禅关未许无尘到,大士曾从异类行”,运用禅宗思想,指出即使在心灵的深处,也难以完全摆脱外界的影响,但伟大的圣人曾经跨越物种界限,寻求真理。这里蕴含着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颈联“活泼泼同云变化,洞空空似水澄停”,以云的变化和水的澄清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纯净。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平静与活力并存状态的追求。尾联“野狐五百生前语,转尽金刚般若经”,引用佛教故事,讲述野狐修炼五百年的传说,最终通过诵读《金刚般若经》而获得解脱。这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修行成佛的理念,也寓意着诗人对于人生智慧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达到内心平和与智慧圆满的目标。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自我认知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何南凤

67首
是佛教临济宗传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家名觉从,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闭关
唐·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