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秋节
写景
抒情
读书
田园
优游闲情
咏物
草庐

译文

我曾两次在小村庄住过一段时间,有幸用我的言语耕耘来代替农人的犁锄劳作。
我就像飘摇的梧桐叶一样,而世事变幻无常,就像天空中的浮云一样。
炎热的天气最终会被秋天的气息所肃清,闲适的心情则会在傍晚的凉爽中得以舒展。
在那明月清风的夜晚,我悠闲地享受着,喜欢听孩子们在草庐里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感悟与淡然态度。首联“小次西村两载馀,舌耕幸得代犁锄”中,“小次西村”点明地点,“两载馀”则表明时间跨度,诗人在此地生活已有两年多。“舌耕”与“代犁锄”形成对比,前者指通过口述或写作谋生,后者则是传统农耕方式,暗示诗人以知识和文字为生,与土地劳作有所区别,但同样辛勤劳作。颔联“飘飖梧叶身犹似,变幻浮云事亦如”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梧桐叶,以及变幻莫测的浮云,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强调了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不确定性。颈联“炎势终为秋气肃,閒情端向晚凉舒”则从自然季节的变化入手,描述了夏季炎热最终被秋天的凉爽所取代,象征着生活的起伏与转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与舒适生活的向往。尾联“优游明月清风夜,喜听儿童读草庐”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在明亮的月光下,清风拂面,诗人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之中,享受着孩子们在草庐里读书的声音,这既是对简单生活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教育与传承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平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