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书
寄
白
波
张
景
真
辇
运
秋
入
山
河
气
象
雄
,
不
堪
闲
望
老
年
中
。
金
兰
契
重
思
无
限
,
手
足
情
多
感
未
终
。
半
局
残
棋
销
白
昼
,
一
簪
华
发
乱
西
风
。
唯
君
父
子
相
知
久
,
松
桂
心
同
色
更
同
。
抒情
秋景
怀旧之情
白发
友情
父子情深
时光荏苒
自然景象
译文
秋天的气息已经侵入山河之间,呈现出雄壮的景象。而我则已到了晚年,空有闲暇在此眺望。
回想起与挚友的深厚情谊,我心中无限感慨。我们的感情如同金兰一般珍贵,即使是在彼此的陪伴中,也总是感到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表达彼此的思念。
在漫长的日子里,我和好友曾下过多次残局,棋盘上的对弈仿佛度过了无数个白昼。看着镜子中自己的白发渐渐增多,随着西风的吹拂而飘乱。
唯有你与我长久以来相互理解、知心相伴。就像松树和桂树一样,我们之间的心紧紧相连,情感更加契合,这是无人能及的深厚感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河的壮丽景色,诗人身处晚年,不禁感叹时光易逝。他怀念着深厚的友情和亲情,尤其是与张景真的关系,仿佛金兰之交,情深意重。诗人通过下棋消磨时光,但白发却在西风中纷飞,显示出岁月的无情。他欣慰地提到,唯有与儿子的相知之情长久不变,如同松桂般经得起岁月考验,颜色和心意都相同。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寄杨克一
宋·张耒
吾甥颇似魏家舒,新罢推囚却著书。顾我独倾陶令酒,思君同鲙季鹰鲈。荒凉云物秋将老,寂寞山城谁与娱。倏忽风光行老矣,踌躇不去欲何如。
晦日同志昆明池汎舟
唐末宋初·无名氏
灵沼疑河汉,萧条见斗牛。烟生知岸近,水净觉天秋。落月低前树,清辉满去舟。兴因孤屿起,心为白蘋留。晓吹兼渔笛,闲云伴客愁。龙津如可上,长啸且乘流。
次韵酬李周翰一首
宋·王阮
大江固茫茫,一苇即可越。乡来江与蕲,孰使我辈隔。温温李夫子,粲粲谪仙格。萧然一竹关,白眼谢俗客。蚤充观国宾,百中应百发。我玉空自良,彼怒辄反掇。归叹儒冠误,尽把气习撤。收.....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宋·梅尧臣
兄为太守两轮朱,仲泛吴人燕尾舻。且看洞庭多橘柚,莫怀江国有枌榆。少游山水殊非俗,老爱诗书又似愚。百事输君休问我,风沙不比在云湖。
为中林州题山水小景
明·王恭
离居杂尘想,久别山水深。兹来惬清玩,复得谐夙心。积雨川上霁,萧萧枫树林。空翠洒飞阁,孤云閒远岑。若人此真隐,缃帙与瑶琴。怅望独不见,空期鸾凤音。
招戴遂堂偕隐沧洲
清·明善
匏瓜何久系长安,晓起兴怀出处难。画角吟风传雁唳,霜林啸月动雅盘。燕台芳草谁逢骏,沧海清波可濯冠。心侣鱼樵云水兴,高轩肯过一追攀。
忆黄天倪
宋·刘弇
游丝罥空生别愁,我车欲驾羌无辀。惊风吹花溅红雨,白日西注僚丸投。青春九十行过半,天脚空随江水流。思君度日倚高阁,时把长怀寄寥廓。古人不愿身后名,但愿即时一杯乐。安得此身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