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乐
窝
前
蒲
柳
吟
安
乐
窝
前
小
江
曲
,
新
蒲
细
柳
年
年
绿
。
眼
前
随
分
好
光
阴
,
谁
道
人
生
多
不
足
。
写景抒情
田园风光
惜时
赞美自然
四季描画
春天风情
抒情写景
四季之春
译文
1、安乐窝前有一条小江弯弯曲曲,新生的水草和细柳年年都是那么碧绿。
2、眼前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啊,谁又说人生中总是充满了不足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宁静而祥和的画面,"安乐窝前小江曲",诗人将居所置于江边的拐角处,环境清幽,生活闲适。"新蒲细柳年年绿",每年春天,新长出的蒲草和细柳为画面增添一抹生机盎然的绿色,显示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眼前随分好光阴",诗人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追求过多的物质或外在的繁华,而是享受平淡中的宁静与满足。"谁道人生多不足",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这种简单生活态度的肯定,认为人生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对当下生活的知足。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景色,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宁静生活的哲学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