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韵
和
三
王
少
卿
同
过
弊
庐
洛
中
诗
有
社
,
马
上
句
如
神
。
白
首
交
情
重
,
黄
花
节
物
新
。
见
过
心
可
荷
,
知
愧
道
非
淳
。
寂
寞
西
风
里
,
身
闲
半
古
人
。
友情
秋节
抒情
写景
节物新
怀古
赞美
秋日景色
译文
译文:在洛阳城中有诗社活动,人们骑在马上即兴吟诗,仿佛神明附体。
译文:到了晚年,人们之间的友情显得更加珍贵。而重阳节的景色也格外新鲜。
译文: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内心就有了可以依靠的寄托。而知道自己的错误并能够改正,这才真正体现了道义的纯真。
译文:在这寂寞的西风中,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却有着古人般的闲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题为《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节令更迭的感慨。"洛中诗有社,马上句如神"描绘了他们在洛阳诗社中的才华横溢,诗篇如同神来之笔。"白首交情重"强调了他们长久以来的友谊,即使岁月已老,情谊依然深重。"黄花节物新"则借秋日菊花的盛开,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友情的新鲜感。"见过心可荷"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理解和接纳,即使有过不足,也能坦然面对。"知愧道非淳"则流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道德修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最后两句"寂寞西风里,身闲半古人",在寂寥的秋风中,诗人感到自己在悠闲的生活状态中,仿佛融入了古代贤人的意境,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友情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沉思。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