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装
吟
(
其
三
)
安
车
麈
尾
道
衣
装
,
里
闬
过
从
乃
是
常
。
闻
说
洞
天
多
似
此
,
吾
乡
殊
不
异
仙
乡
。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田园风光
山水景致
佳节思乡
地方赞美
译文
翻译:我穿着安车和麈尾道袍的装束,在乡里与友人往来是常有的事。
翻译:听说那些被称为洞天福地的地方也像这样美丽,我的家乡与仙境相比也毫不逊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邵雍身着道装,乘坐安车,手持麈尾,行走在乡间小巷,与邻里交往的日常生活场景。他以洞天仙境为比喻,表达出对家乡环境的喜爱和对其淳朴自然的赞美,认为自己的故乡与传说中的仙乡并无二致。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平凡细节,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流露出他对理想化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同感。整体风格质朴,意境深远。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春晚偶题
宋·沈辽
幸有陶公五株柳,不恋河阳千树花。数日东风吹欲尽,小轩寂寂日西斜。
独行
唐·白居易
闇诵黄庭经在口,闲携青竹杖随身。晚花新笋堪为伴,独入林行不要人。
云屋为龙叔起赋
元末明初·郭钰
挂冠归去云为屋,又似鸿濛未判初。竹送清阴随杖屦,窗涵微润入图书。闻鸡疑与仙家近,放雁多令旧客疏。何事划开天宇净,醉攀明月抱清虚。
阮郎归(其五)
宋·张抡
豪家大厦敞千楹。风摇玉柄轻。金盆弄水复敲冰。热从何处生。低草舍,小茅亭。如何安此身。元来一念静无尘。萧然心自清。
复雪(其一)
宋·方岳
老夫茅屋住冰壶,山市人家亦画图。世界空花春势力,神仙乾汞水工夫。诗情浩浩迷高厚,元气茫茫混有无。一夜东风天万里,并归石铫小砖炉。
二郎神(其二)次陈唯道
宋·赵以夫
野塘暗碧,渐点点、翠钿明镜。想昼永珠帘,人闲金屋,时倚妆台照影。睡起阑干凝思处,漫数尽、归鸦栖暝。知月下莺黄,云边蛾绿,为谁低整。曾倩。雁传鹊报,心期千定。奈柳絮浮云,桃.....
寄杨伯升
宋·韩淲
趁虚鸡犬杂,清有草玄家。支径开山嘴,长桥过水涯。岁寒梅弄蕊,春到柳舒芽。城里归时晚,年华与物华。
赐邹一桂(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簪缨归里荣依旧,花鸟怡情乐正赊。吴下诗人应好在,白头相聚话烟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