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
下
厉
玄
侍
御
宅
五
题
·
竹
里
径
微
径
婵
娟
里
,
唯
闻
静
者
知
。
迹
深
苔
长
处
,
步
狭
笋
生
时
。
高
是
连
幽
树
,
穷
应
到
曲
池
。
纱
巾
灵
寿
杖
,
行
乐
复
相
宜
。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赞美
植物
竹
场景
译文
在这幽静的小径里,只有细声细语的人才能知道。
足迹深入苔藓生长的地方,步履狭窄时恰逢竹笋生长的时节。
高度连着深幽的树木,尽头应该能到达曲折的池子。
戴着纱巾,拄着灵寿杖,这样的行乐生活又相宜了。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番幽静深远的山林景象。"微径婵娟里"展现了小道蜿蜒曲折,其间植被繁茂,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宁静感受。而“唯闻静者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理解,只有那些懂得欣赏静谧之美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宁静。"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进一步描写了小道上的脚印被苔藓所覆盖,这种场景常在古诗文中用来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复归。同时,小径间生长着细小的竹笋,显示出生命力旺盛的一面。"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则将视线引向更远处的景致,树木连绵,不见天日,而“穷应到曲池”表达了诗人观察自然的深度,即便在最偏僻的地方,也能发现美丽的水池。最后,“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中,诗人以自己穿戴着轻软的头巾,手持灵寿杖(一种装饰性的拐杖),享受着自然中的乐趣。这里的“灵寿”也暗示了对长寿和健康生活的向往。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宁静生活以及对生命之美好的一种情感流露。
姚合
514首
生卒年均,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