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
上
即
目
俚
言
十
首
(
其
四
)
地
寒
无
牡
丹
,
芍
药
称
奇
绝
。
有
花
亦
无
香
,
开
俟
天
中
节
。
写花
咏物
节气
民谣
冬天
芍药
译文
因为地域寒冷,所以没有牡丹花,但芍药却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奇异的形态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这花虽然外表美丽,但似乎并不带有香气,它在天中的节庆时刻绽放,令人赞叹不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自然景观,以牡丹与芍药对比,展现边塞之寒与植物生命力的顽强。首句“地寒无牡丹”,点明了环境的严酷,牡丹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生长,暗示了边塞的恶劣条件。接着,“芍药称奇绝”转折,指出虽然牡丹不在此地绽放,但芍药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坚韧,成为了这里的代表。这不仅展现了芍药的适应力,也隐含了对边塞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有花亦无香”一句,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在边塞这样干燥、寒冷的环境中,花朵可能因为缺乏水分而无法散发出香气,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所做出的自我调整。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少见,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智慧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后,“开俟天中节”表达了芍药在特定时间开放,似乎在等待某个重要的时刻。这里“天中节”可能是指夏至或冬至这样的节气,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与规律。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芍药开花的时间特性,也暗含了对生命节奏和自然秩序的尊重与敬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边塞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力和自然法则,体现了诗人对边疆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四)
宋·李正民
檐卜花开鹫岭西,何如江国见纤肌。自矜六出非凡格,独占三冬最晚时。刻玉漫劳誇智巧,镂冰那复耐风吹。短墙深院凄凉甚,竹外攲斜一两枝。
梅花落
明·蒋山卿
才见梅花发,飘零树又空。萧萧愁对雪,片片恨因风。塞外春应少,闺中信未通。谁家吹玉笛,明月满帘栊。
临江仙·伯熙答诗有“盆梅已落菊花来”之句,再拈此词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人寿花红冬月半,寒香岁晚长留。相邀陶令过罗浮。水边篱下,彼此识荆州。高士累朝应合传,海宁新句重搜。一年佳日并春秋。野王二老,瓶拂足风流。
墨梅四首(其二)
元末明初·王冕
面皮如铁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海,一声箫管月苍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