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夜
弹
琴
夜
久
万
籁
息
,
琴
声
愈
幽
寂
。
接
引
到
清
江
,
岩
泉
溜
寒
滴
。
写景抒情
夏景写物
夏夜
水景
译文
第一句“夜久万籁息,琴声愈幽寂。”可以翻译为:在漫长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有琴声在寂静中显得更加深沉幽静。
第二句“接引到清江,岩泉溜寒滴。”可以翻译为:琴声仿佛将人引入清澈的江水之中,伴随着寒冷的岩泉滴落的声音,显得更加清晰。
赏析
这首宋朝朱淑真的《夏夜弹琴》,描绘了夜晚弹琴时的宁静与深邃之美。诗人通过“夜久万籁息”开篇,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夜晚景象,随后“琴声愈幽寂”将注意力转向了琴音,强调了音乐在静谧中的独特魅力。接着,“接引到清江,岩泉溜寒滴”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琴声与自然界的水流相联系,仿佛琴声引领着人们穿越至清澈的江水旁,感受着岩石间泉水缓缓流淌的清凉与宁静。整首诗以音乐为线索,巧妙地将听觉体验与视觉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向往与追求。
朱淑真
367首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猜您喜欢
六月归途
宋·徐玑
星明残照数峰晴,夜静惟闻水有声。六月行人须早起,一天凉露湿衣轻。宦情每向途中薄,诗句多于马上成。故里诸公应念我,稻花香里计归程。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夜卧中庭
宋·丘葵
一榻清风不用钱,卧看万里泬寥天。明星落落才数十,孤月亭亭照大千。但见衣襟如泼水,不知身世是何年。可怜玉兔空辛苦,捣药终宵那得眠。
锦衣归钓图
明·顾清
天上归来锦作袍,吴江春水泛蒲萄。傍人未识扁舟意,犹道先生学钓鳌。
与王子焕席大光同游廖园
宋·陈与义
三枝筇竹兴还新,王丈席兄俱可人。侨立司州溪水上,吟诗把酒对青春。
泛鸳鸯湖二首(其二)
明·林光
爱人冬日暖如春,凫雁相忘镜水滨。细浪轻风催晚醉,中流一笑任吾真。
访苏亭联
清·余应松
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
香奁和姊氏韵(其一)
清·德月
无聊月下独焚香,暑气微消渐觉凉。徙倚花前频怅望,何时重见玉人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