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枕
骚
屑
竹
窗
雨
,
残
篝
依
病
身
。
魂
清
馀
远
思
,
室
静
有
微
呻
。
土
药
焉
知
性
,
秋
宵
不
向
晨
。
绝
怜
人
境
外
,
舆
仆
是
吾
亲
。
写景抒情
秋节写雨
病中情感
亲情表达
译文
骚屑的竹窗外面下着雨,病中的身躯倚靠在残破的篝火旁。
灵魂因清净而有了远思,室内静谧只能听到轻微的呻吟声。
不了解药物(指治病所用)的性质(又何必追问它),在秋天寂静的夜晚直到黎明也没有等待到希望降临。
只有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境地中,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宁与和谐,那些陪伴我的仆人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病枕》由清代诗人张湄所作,描绘了诗人病中孤独而深沉的心境。首句“骚屑竹窗雨”,以竹窗雨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竹窗雨声,既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也象征着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接下来,“残篝依病身”一句,点明了诗人身体的病态,以及在病痛中寻求一丝温暖的无奈与执着。“魂清馀远思”表达的是诗人虽然身体不适,但心灵却保持着清明,思绪飘远,可能是在回忆过往,也可能是在思考人生。接着,“室静有微呻”则通过细微的呻吟声,进一步强化了病中的痛苦与孤独感。“土药焉知性”一句,诗人或许在尝试各种药物治疗,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流露出对疾病无能为力的感慨。“秋宵不向晨”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夜晚的漫长与黎明的遥远,暗示了病痛的持久与难以治愈。最后,“绝怜人境外,舆仆是吾亲”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身边的仆人,尽管身处人世之外的病榻,但仆人的陪伴给予了他安慰与依靠,体现了人间温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依赖。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病中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命、健康、亲情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贺韩耀辉妻五十寿联
清·俞樾
膝前种五树桂,天上拜五花封,正仲春鳦降鹒鸣,共祝五旬寿母;报国提一旅师,传家罗一床笏,看诸子文通武达,同披一品仙衣。
哭稚女雁(其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初生一月即南征,历尽龙沙紫塞城。九月霜花凝绣褓,苦寒不断有啼声。
病中
宋·秦观
疏帘薄幔对青灯,鸲鹆喧喧自转更。风雨渺漫人卧病,地炉汤鼎更悲鸣。
卖花声·新夏雨窗病怀
清·翁舆淑
窗外雨潺潺。罗袂生寒。困人天气怯衣单。我病伴愁愁伴我,愁病双关。睡起黯无言。强自凭栏。檐声又逐鸟绵蛮,天亦淋漓无奈也,泪叠云山。
七月六日喜雨
明·文徵明
一雨萧然万瓦鸣,好风如水坐来生。江声入夜惊围屋,秋色明朝定满城。郊外共知农事足,里中争说长官清。野人何以酬佳兴,自汲新泉破茗烹。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唐·陈子昂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宿.....
病起
清·钱蘅生
连绵小病累亲忧,乍起梳头静倚楼。燕子不来帘不捲,落花无语也知愁。
八月四夜闻微雨
元·刘诜
梦觉有奇事,淅沥高瓦鸣。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