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屿
写景
地点
抒情
记梦
写水
场景

译文

描绘了一幅在大担门外的江河横流景象,一派磅礴的气势。群山渐渐消失在视线的尽头,江水滚滚流向远方。
天水交接的地方一片碧蓝,天上水下的色彩相互映衬。在这广阔的水面上,一叶小舟正在波浪中飘荡。
突然间,红色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上,显得格外艳丽。转瞬间,又有黑色的巨浪翻滚,如同愤怒的墨水一般。
各种斑斓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像是在绘制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针盘远指向着天南的方向,环顾四周,只见苍茫的大海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船只直上桅杆,快速地向西屿驶去,船员们身手矫健,如同飞猱一般。
澎湖群岛环绕着三十六岛,每个岛屿上的人家和渔屋都清晰可见。
不必等到沧海变成桑田,只需在海边结网捕鱼,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我来到这里停泊在妈宫湾,船只屹立不倒,仿佛凝视着周围的山丘。
连续三个夜晚都被惊涛骇浪所惊扰,客枕难安,梦中也充满了雷霆的声响。
海边的老人望着雨水,忧心如渴。他们眺望远方的田野,只见土地已经干涸,断裂成一片片的嶭地。
北风可以助我们行舟,唤醒沉睡的龙来驱散旱魃(古代传说中的瘟疫之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澎湖海域的航行经历与所见所感。开篇“大担门外渡横洋”,以开阔的视野引出海上航行的主题,群山隐没于波涛之中,展现出壮丽的海景。接着,“天水相交上下碧,中间一叶凌波飏”两句,通过对比天水的碧绿与小船的轻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海面上的动态变化:“少焉红沟映霞赩,倏忽黑蛟翻怒墨。”红霞映照下的海面与突然涌现的黑蛟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戏剧性。紧接着,“陆离斑驳异彩腾,绘画乾坤须五色”两句,赞美了自然界的色彩斑斓,仿佛是天地间的画卷。“针盘远指天南交,苍茫四瞩心悁劳”则表达了作者在茫茫大海中的孤独与对方向的追寻。“直上樯梢索西屿,亚班趫捷如飞猱”描述了船员们在船上忙碌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敏捷与技艺。接下来,诗人转向对澎湖群岛的描绘:“澎湖环岛三十六,历历人烟出渔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岛屿上的生活景象。最后,“未须沧海成桑田,结网临渊食粗足”一句,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面对大海的浩瀚,人们也能自给自足。“我来寄泊妈宫湾,舳舻屹立凝丘山。”写出了作者在妈宫湾停留的感受,舳舻(zhú lú)是指船只,此处形容船只众多,壮观如山。接下来,“三夜惊涛春客枕,梦魂跌宕雷霆间”描绘了夜晚海上的风暴,以及作者在风暴中难以入眠的情景。“海翁望雨忧如渴,极目园畴断馀嶭。”通过海鸥对雨水的渴望,反映了自然界的生态关系。最后,“北风可但济行舟,唤起痴龙驱旱魃。”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希望借助自然之力解决干旱问题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海上航行的壮丽景色和复杂情感,还蕴含了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