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战争
抒情
悼亡

译文

青色的军旗和红色的旌标在风中摇曳,展示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军在外征战,带领着全副武装的军队。
在边远之地,士兵们争相降下敌方战舰的帆索,献上象征投降的印玺;朝廷还赏赐了珍贵的御用锦缎,用以远扬他们的功勋。
天下之大,何处能找到白发老者的身影?而在漫长的旅途之中,妾侍竟能相伴长眠。
尽管黄金制的碗十分贵重,但在暴雨中也难派上用场;在这地方,甚至一杯装满自然之土与野花芳香之水的饮料(在特定文化中常具有净化、疗愈的象征意义)都让人感到清新。

赏析

这首诗《台湾杂感(其三)》由清代诗人张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台湾的独特情感和深刻思考。首句“青油红旆拥风云”,以“青油”和“红旆”描绘出军队的威武形象,同时借风云喻指战争的变幻莫测,展现出军队在风云变幻中勇往直前的气势。接着,“阃外专征兕甲军”一句,点明了军队的特殊地位和使命,暗示了台湾作为边疆地区的重要性。“穷岛降帆争献玺”描绘了台湾人民对中央政权的忠诚与归顺,他们通过航海的方式,将象征权力的“玺”贡献给中央,体现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尚方御锦远褒勋”则进一步强调了中央对台湾将士功勋的认可与表彰,彰显了国家对边疆守卫者的尊重与奖励。“乾坤何处存华发,妾媵偏能伴旅坟”两句,诗人以“华发”和“旅坟”表达了对年老士兵和牺牲将士的深切关怀与哀思,同时也反映出台湾边疆环境的艰苦与战士们面临的挑战。这里不仅有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也有对集体牺牲的感慨。最后,“金碗不随淋雨出,一杯蛮土野花薰”以金碗与淋雨形成对比,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台湾独特自然环境的赞美。一杯来自蛮土的野花,不仅香气扑鼻,也寓意着台湾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台湾边疆生活、历史事件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台湾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边疆守卫者崇高精神的颂扬。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中书耶律公挽词
元·曹之谦
虎啸龙兴际,乘时自有人。风云开惨淡,天地入经纶。忽报台星坼,仍传薤露新。斯民感无极,洒泪叫苍旻。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