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雪
抒情
怀古
情感
思乡
冬天的词
节气的词
景物
情感交融

译文

云雾缭绕的山峦叠翠重重,不让我这样的隐士望尽远方的景色。
高高的竹林有时催落了积雪,饥饿的鸟儿整日里在悲风中鸣咽。
世事多变与我的初衷相违背,忙碌的人群中又有谁与我的想法相同呢?
我坐下来沉思,聊以手袖遮面,竟然没有一句话可以表达出我内心的空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雪后独坐东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联“云山回合翠重重,不放幽人远目穷”以云雾缭绕的山峦为背景,翠绿的山色层层叠叠,仿佛将诗人的眼界紧紧包裹,暗示着外界的广阔与内心的局限。颔联“高竹有时催冻雪,饥禽竟日咽悲风”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高耸的竹子在寒冷中摇曳,似乎在催促着积雪融化;而饥饿的鸟儿在风中挣扎,只能吞咽着悲凉的寒风。这两句通过动植物的状态,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之艰难与坚韧。颈联“悠悠事与本谋异,扰扰人谁此意同”转而探讨人生的复杂与矛盾。诗人感叹自己的实际经历与最初的理想追求相去甚远,世间的纷扰让人心生疲惫,难以找到共鸣。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尾联“却坐蒲团聊袖手,更无一语可书空”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世界的态度。他选择暂时退回到内心的世界,以一种超然的姿态面对一切,不再试图用言语去解释或改变什么,只是静静地坐着,或许在冥想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赵鼎

339首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为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构陷,罢相,出知泉州。旋即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追赠太傅、丰国公,赐谥“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南宋政治家、词人。自号得全居士。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