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时间
赞美和赞颂
季节变化
手法

译文

你为何要放弃这美好的夜晚?皎洁的夜空下,月亮如新磨的镜子般明亮。
不要因为视力不好而羞于看那红色的烛光,试着穿上春日的新衣,剪裁轻薄的丝绸。
美丽的莲花参差错落地盛开在绣花的窗户前,舞者的腰肢轻柔,仿佛惊动了水中的鼍(一种水生动物)。
少年身着便装,在宽阔的天街上漫步,不知在哪里会遇见他,解下他身上的佩饰。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其一)》。诗人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微妙的画面。"弃掷良宵君谓何",开篇即暗示了与友人共度佳节的美好时光被轻易错过,流露出淡淡的遗憾。"清天流月鉴初磨",形象地写出月光如水,明亮如镜,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思绪。"莫辞病眼羞红烛",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因病不能尽情欣赏节日灯火的无奈,但又不愿错过这美好的氛围。"且试春衫剪薄罗",通过试穿新衣的动作,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待。"莲艳参差明绣户",描绘了莲花般的女子在华美的绣户中,舞姿轻盈,如同月光下的莲花,美不胜收。"舞腰轻瘦飐惊鼍",进一步描绘女子曼妙的身姿,连鼍龙也为之动容。最后两句"少年微服天街阔,何处相逢解佩珂",以少年微服出行的想象,表达了对未知相遇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暗示着他们或许会在繁华的天街上意外重逢,共享此刻的欢乐。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月夜、佳节、美女和微服出行等元素,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寓言
唐·韦庄
黄金日日销还铸,仙桂年年折又生。兔走乌飞如未息,路尘终见泰山平。
荅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唐·李白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一.....
歙南汪叔和示以新吟掇其卷首一篇次韵归之
宋·汪炎昶
钜帙赋新篇,语斗冰玉洁。未用咀根茎,固已骇枝叶。渊源二罗间,风雅未沦歇。手弄紫阳云,齿漱石梁月。陈腐痛刮磨,巧丽工采撷。郡有桐庐侯,毋辞迂步屧。
牧溪
宋·释妙伦
百草头边意已赊,鞭绳放下卧平沙。觉来古岸东风急,横笛一声山日斜。
赠郭高叔三首(其一)
宋·陈造
护香深閤写乌丝,有底朱楼望得知。与问天津倚栏客,庸非青琐窃桃儿。
村中晚兴
明·许继
微吟循清流,长眺际遥缡。山秋云气深,野晚日色浅。危柯凉似振,时稼熟初偃。一念故林居,情随飞鸟远。
西城夜望
明·苏升
清流一带抱江城,望入西山尽月明。隐隐人家藏树里,轻轻渔舸傍沙横。径中不睹陶潜迹,榻下空留孺子名。怀古伤今徒白首,夜深无限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