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
田场景象
节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社时节,天公体恤民间疾苦,雨过天晴,为农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田间南亩,稻谷饱满,农民们正在忙碌收割,而东家的社酒飘香,庆祝丰年。诗人想到要公平分配这些收获,不禁想起了孔子称赞的有仁德的孩子,也想到了东方朔那样的智者,他们会笑纳这份馈赠。诗人邀请那些愿意留下帮助村民的人,不要嫌弃他们的热情,表达了对乡亲们淳朴善良的赞扬和对和谐互助社会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次韵和全玉九日同游清凉寺过高斋
宋·黄履
秋雁三山度,晨鸡五点号。节逢黄菊秀,庵陟白云高。共泛忘忧物,聊停好善旄。论心如淡水,得句胜连鳌。事简曹参市,民熙李耳牢。感辰资友露,乘暇集宾蒿。岭郁青牛气,潮翻白鹭涛。清.....
郊游
明·李畅
雨过草萋萋,荒郊兴共携。斗鸡宜落日,戏马自长堤。舞榭香风簇,歌台紫雾迷。百钱行自乐,一醉任如泥。
咏络纬皇祖时命奉宸苑使取络纬种育于暖室盖如温花之能开腊底也每设宴则置绣笼中唧唧之声不绝遂以为例云
清·爱新觉罗·弘历
群知络纬到秋吟,耳畔何来唧唧音。却共温花荣此日,将嗤冷菊背而今。夏虫乍可同冰语,朝槿原堪入朔寻。生物机缄缘格物,一斑犹见圣人心。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唐·李乂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平旦鹓鸾歌舞席,方宵鹦鹉献酬杯。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黑帝酌献用《祐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赫赫神游,周流八极。德馨上闻,于焉来格。不腆酒醴,用伸悃愊。神其歆之,民用向德。
盘山花朝
清·爱新觉罗·弘历
常年每爱度花朝,却每花朝愁里度。近喜薄雪洒原田,举趾春耕犹不误。骎骎六辔驾言回,恰逢令节山中驻。山中春事日已佳,碧桃红杏霏烟雾。破萼含胎各殊致,姹风嫣月均堪赋。更值芳辰判.....
癸巳元日左素公邹大系期同刘子参过白云庵茶话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王夫之
晴鸟曙山天,林光捲宿烟。壑阴藏雪润,麦露泫珠圆。江树南开早,唐松东向偏。殷勤悬有待,请组旧行边。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彻豆用《熙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燎芗既升,焫膋以洁。于豆于登,焄蒿有飶。紫幄熉黄,神其安悦。将以庆成,薄言盍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