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麦
新
谷
未
升
陈
谷
罄
,
宵
人
托
麦
以
为
命
。
今
年
种
麦
如
去
年
,
去
年
满
屋
今
空
田
。
吁
嗟
皇
天
毋
乃
戾
,
去
年
浙
右
当
死
岁
。
湘
中
死
寇
淮
死
兵
,
留
得
东
州
仅
旒
缀
。
只
今
艰
食
遽
如
斯
,
岂
是
造
化
有
乘
除
。
我
无
一
语
活
四
海
,
对
之
泣
下
徒
沾
裾
。
催
租
官
吏
如
束
湿
,
里
正
打
门
急
复
急
。
眼
中
安
得
豳
风
图
,
绘
出
麦
田
蓑
与
笠
。
田园
写物
写现实生活
咏史
悼亡
抒情
译文
新谷尚未成熟陈谷已经用尽,那些无德无能的小人却靠着借来的麦子来维持生命。
今年种的麦子与去年相似,但去年满屋的麦子如今却换来了空旷的田地。
叹息着对皇天说,莫非是您在降罪?去年浙江那边的人们遭遇了致命的灾岁。
湖南的盗贼和淮河的战死者,只留下东州的人们像断线的珠子般苟延残喘。
现在的粮食匮乏如此严重,这难道是天意有所乘除(指天地间的平衡被打破)吗?
我没有一句话能拯救四海苍生,面对此情此景只能哭泣,泪水沾湿了衣襟。
催租的官吏们如同一束湿柴般急迫,里正(古代地方小官)打门的声音急促又急促。
多么希望眼前能出现一幅《豳风图》,画出麦田中的蓑衣和斗笠,给予人们生活的希望和寄托。
赏析
这首宋代诗人陈耆卿的《种麦》诗,以农民的视角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天灾人祸的感慨。首句“新谷未升陈谷罄”,形象地写出农民们期待新粮收获的心情,但眼前只有即将耗尽的旧粮。接着,“宵人托麦以为命”表达了他们对麦子的依赖,麦子是他们的生存之本。诗中提到“今年种麦如去年,去年满屋今空田”,对比强烈,揭示了收成的落差,暗示了可能的歉收或连年灾害。诗人感叹“吁嗟皇天毋乃戾”,认为上天的安排过于严苛,去年的浙江地区更是遭受重创。“湘中死寇淮死兵”暗指战乱带来的死亡,而东州勉强支撑,局势危殆。“只今艰食遽如斯,岂是造化有乘除”进一步质疑自然的无情和人间的不公,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诗人无力改变现实,只能“我无一语活四海”,内心充满无奈和悲痛,只能对着田间景象“对之泣下徒沾裾”。最后两句“催租官吏如束湿,里正打门急复急”,生动描绘了官府催租的紧迫和农民的苦难,以及诗人想象中的理想画面——一幅描绘农夫在麦田劳作的《豳风图》,表达了他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农民种麦的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猜您喜欢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代挽雷以动妾联
清·吴恭亨
毁卵几完巢,贫家我悼糟糠妇;小星不伴月,昧旦人赓凫雁诗。
题融公兰若
唐·孟浩然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舒城登观音寺偶会故人朱从善酌酒赓诗至晚而别
明·李裕
役役苦连旬,偶得山水趣。龙冈势盘环,淝水奔回互。窈窕青莲宫,独倚云间住。石门青重重,松杉夹微路。殿隐翠微中,僧归夕阳处。飞溜溅香雪,宝树凝甘露。梵语空中闻,天花檐外雨。山.....
过废江宁县
唐·罗隐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