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情感
思乡
思念
闺怨
咏物
春天
动物
写鸟
边塞
离别

译文

四季更迭如同急流之水,迅速地流转又复归。
夜晚的鸟儿发出嘤嘤的鸣叫,早晨的阳光照耀得闪闪发光。
厌烦看到花朵结果成子,多看竹笋长成竹子。
音信断绝万里之遥,分别居住十载之久。
忧愁积聚使芳华鬓发变白,长时间哭泣使美丽的眼睛受损。
君王离去在榆关之外,我留在此地函谷关内。
只有面对过去的居所,内心感到愧疚,如同蜘蛛居住在破旧的屋子里。
独自呼唤回声作为相酬,还将影子自我追随。
象牙床易换成毛席,华丽的衣裳经历春夏秋冬变换,变成了单薄的衣物。
经历了多次风霜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孤独独立。

赏析

这首《春怨诗》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王僧孺所作,通过对四季更迭、昼夜交替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首句“四时如湍水,飞奔竞回复”以湍急的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季节更替的快速与不可逆转。接着,“夜鸟响嘤嘤,朝光照煜煜”则通过对比夜间的寂静与清晨的光明,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循环。“厌见花成子,多看笋为竹”两句,诗人借花开花落、笋长成竹的变化,暗喻人生的无常与成长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描绘了长时间的分离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更是将内心的痛苦与忧伤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悲凉心境。“君去在榆关,妾留住函谷”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地理距离,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惟对昔邪房,如愧蜘蛛屋”则通过描述简陋的居所,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寂。最后,“独唤响相酬,还将影自逐”表现了诗人面对孤独时的自我对话与心灵的慰藉。“象床易毡簟,罗衣变单复”通过生活用品的更换,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个人境遇的变迁。“几过度风霜,犹能保茕独”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历经艰难困苦,仍能坚守独立人格的决心。整体而言,《春怨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人生中的离合悲欢、岁月流转与个体命运的复杂交织。

王僧孺

39首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郯人(即今江苏镇江人--因历史侨置在江南镇江设北地名为东海郯也就是南徐州)。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后任南康王长史,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后半生颇不得志。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交往甚密。后出任为治书侍御史、钱塘令。梁时,任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丞,时武帝曾作《春景明志诗》五百字,命沈约以下辞人同作,帝以为僧孺诗最好,任其为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后任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一说,因诬而被免官)。后半生颇不得志。免官后为安成王参军事,转北中郎南康王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僧孺好典籍,藏书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三大藏书家。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