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春
诗
岸
烟
起
暮
色
,
岸
水
带
斜
晖
。
径
狭
横
枝
度
,
帘
摇
惊
燕
飞
。
落
花
承
步
履
,
流
涧
写
行
衣
。
何
殊
九
枝
盖
,
薄
暮
洞
庭
归
。
写景
春天
写水
动物
大雁
落花
赞美
山水
田园
译文
岸边的田野村落笼罩在茫茫暮色中,清澈的江流被霞光辉映得一片绚烂。
狭窄的小径上不时有横出的树枝挡道,偶然掀起的轿帘惊起了低飞的春燕。
下轿漫步在花瓣飘落的山径上,踏过涧石,流水中时常照出我的身影。
这一幕幕景象,宛如湘水神灵打着花灯车盖,在霭霭的暮色中从洞庭湖畔回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享受。"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背景,是在一个春日的傍晚时分,岸边升起了一种淡淡的迷蒙,这正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同时,岸边的水面反射着夕阳的余晖,将温暖与宁静融为一体。"径狭横枝度,帘摇惊燕飞。" 这两句紧接着描绘了路径狭窄,树枝横亘的情景,似乎在暗示春日里生长的树木已开始繁茂,甚至小路也被枝叶遮蔽。而帘幔在微风中摇曳,更是惊扰到了燕子,使它们急忙飞起,增添了一丝动态之美。"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 这两句则是对春天万物更新、花开的生动描绘。诗人踏在落花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花瓣的轻抚。而“流涧写行衣”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似乎溪水的声音在为诗人的行走编织出一幅幅画卷。"何殊九芝盖,薄暮洞庭归。" 最后两句则是对仙境之美的一种憧憬和追求。“九芝”乃传说中仙药的代名,而“九芝盖”则隐喻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薄暮洞庭归”,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日落时分,能够回到那样的神仙洞府之中的愿望。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王僧孺
39首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郯人(即今江苏镇江人--因历史侨置在江南镇江设北地名为东海郯也就是南徐州)。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后任南康王长史,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后半生颇不得志。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交往甚密。后出任为治书侍御史、钱塘令。梁时,任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丞,时武帝曾作《春景明志诗》五百字,命沈约以下辞人同作,帝以为僧孺诗最好,任其为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后任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一说,因诬而被免官)。后半生颇不得志。免官后为安成王参军事,转北中郎南康王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僧孺好典籍,藏书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三大藏书家。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江南
汉·两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