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怀古
抒情
思乡
秋景
衡山
大雁
怀人
渔父
秋节
思乡之情

译文

1、一位越地的旅客乘船前往洞庭湖,他的心随着一只大雁飞入了高远的天空。
2、沅水上的烟雾散开,两条支流汇合在一起,帆船转动着前行,远山(衡山)的景色在青翠中展现出九面。
3、他的灵魂仿佛回到了江边的枫树旁,为楚地的某些事情感到悲哀;当乐曲终了,瑶瑟的声音里透出对湘水神女的哀怨。
4、抖擞衣裳,他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而渔夫却为何独自醒来并带着笑容呢?

赏析

这首《湘江道中》由清代诗人沈用济所作,描绘了诗人行经湘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首联“越客归舟向洞庭,心随一雁入空冥”,以“越客”自指,点明诗人正乘舟前往洞庭湖,心绪随着南飞的大雁一同飘向深远的天空,营造了一种悠远而孤寂的氛围。颔联“烟开沅水双流合,帆转衡山九面青”,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象。沅水与另一条河流交汇,烟雾散去,展现出两河汇合的壮观;远处的衡山在阳光下呈现出九个不同的青色面,色彩层次丰富,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细腻。颈联“魂返江枫哀楚些,曲终瑶瑟怨湘灵”,通过“魂返”和“哀楚些”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中湘水女神湘灵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感慨。尾联“振衣已出尘埃外,渔父何因笑独醒”,诗人通过“振衣”这一动作,象征性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渔父何因笑独醒”,则以渔父的笑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清醒,引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对湘江沿途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
元末明初·蓝智
湘川入零陵,百里尽崖石。野旷生夕阴,山空澹秋色。缅怀柳河东,微宦曾远谪。才名一代雄,文藻万人杰。朝游愚溪水,莫返愚溪宅。斯人岂真愚,怅望天地窄。当时啸歌地,千古仰遗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