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
莫
愁
郎
谓
妾
莫
愁
,
妾
愁
在
姑
嫜
。
郎
今
有
远
行
,
归
期
不
可
量
。
姑
嫜
日
不
待
,
白
发
在
高
堂
。
郎
若
为
国
亡
,
妾
甘
守
孤
孀
。
但
恐
郎
回
姑
嫜
不
及
见
,
妾
愁
亦
如
白
发
长
。
爱情
闺怨
思乡
离别
悼亡
译文
郎谓妾莫愁,妾愁在姑嫜:郎君对我说不要忧愁,但我的忧愁在于公婆的期待。
郎今有远行,归期不可量:郎君你现在要远行,归来的日期无法预料。
姑嫜日不待,白发在高堂:公婆的时光不等人,高堂上的双亲已经白发苍苍。
郎若为国亡,妾甘守孤孀:如果郎君你为了国家而离去,我愿意守节为孤孀。
但恐郎回姑嫜不及见,妾愁亦如白发长:但我担心的是你回来时公婆已经不在了,我的忧愁也会像白发一样长。
赏析
这首诗《妾莫愁》是明代诗人詹同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女性在面对丈夫远行、生死未卜时内心的忧虑与挣扎。首句“郎谓妾莫愁,妾愁在姑嫜”,开篇即揭示了夫妻间的矛盾与误解。丈夫试图安慰妻子,说不必担忧,而实际上妻子的愁绪却源自对公婆的牵挂。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微妙位置。接着,“郎今有远行,归期不可量”点明了丈夫即将远行,未知的归期让妻子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这不仅是对丈夫安全的担忧,更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姑嫜日不待,白发在高堂”进一步深化了妻子的忧虑。她担心时间紧迫,公婆可能来不及见到丈夫最后一面,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增添了诗作的悲剧色彩。“郎若为国亡,妾甘守孤孀”表达了妻子对于丈夫为国捐躯的准备与接受,体现了她对国家责任的理解和牺牲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我安慰的情绪。最后,“但恐郎回姑嫜不及见,妾愁亦如白发长”将妻子的忧虑推向高潮。她害怕丈夫归来时,公婆已经不在人世,这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如同白发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断增长,成为永远的痛。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亲情、爱情和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深邃。
詹同
37首
初名书。元末以茂才异等举,除郴州学正。陈友谅用为翰林学士承旨。朱元璋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官至吏部尚书兼学士承旨,与宋濂等修《日历》,为总裁官。书成,致仕。卒谥文敏。有《天衢吟啸集》、《海岳涓埃集》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