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山
谣
淮
西
流
民
望
南
徙
,
掠
财
昼
入
南
山
里
。
裹
枪
负
挺
八
十
人
,
拒
敌
乡
民
四
人
死
。
流
民
只
说
江
西
熟
,
得
食
仍
嗔
食
无
肉
。
扶
伤
救
死
官
不
闻
,
乡
民
还
对
流
民
哭
。
东
家
击
豕
西
家
牛
,
撤
屋
烧
火
当
街
头
。
自
言
性
命
如
粪
土
,
一
死
不
异
淮
西
州
。
乡
民
不
怕
逢
豺
虎
,
共
承
只
怕
流
民
怒
。
老
翁
夜
出
烧
纸
钱
,
祈
神
夜
送
流
民
去
。
从
今
莫
愿
多
丰
年
,
第
一
莫
旱
淮
西
田
。
流
民
不
来
贫
亦
好
,
鸡
犬
全
家
永
相
保
。
战争
民生
地方风情
民间
哀民苦
祈祷
避世
译文
淮西的流民盼望南迁,白天便到南山里掠夺财物。
他们带着枪支和坚强的态度来了八百人,对抗乡民时四人死亡。
流民们只说江西地区熟(粮食丰收),即便有了食物也抱怨没有肉吃。
乡民受伤需要救助,但官府却置之不理,乡民只能向流民哭泣求助。
有的家庭杀猪宰牛来招待流民,有的则撤去房屋、烧火在街头煮食。
有人表示他们的生命如粪土般不值钱,生死如同淮西一样无常。
乡民们虽然害怕豺狼虎豹等野兽,但更害怕的是流民的愤怒和暴力。
夜晚,老翁们点着纸钱为神祈祷,希望能让流民尽快离开。
从现在开始他们再也不想会有丰年的好事了,只想在干旱的季节下尽快离去的是淮西地区的灾难。
如果没有流民来袭扰,即使贫穷也还好;鸡犬之声相闻,全家都能永远相保。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南山谣》描绘了淮西地区流民南迁时的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诗中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流民抢夺财物、乡民反抗与牺牲的场景。流民抱怨食物匮乏,乡民在官府不作为的情况下,只能自我保护,甚至祈求神灵驱逐流民。诗中反映出人们对丰年和干旱的矛盾态度,宁愿贫苦也不愿再遭受流民之苦,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