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田园
赞美
写花
桃花
读书
惜时
春景
自然致趣

译文

1、在沙明水碧的茅溪上,建起了一座小屋,周围的风露中散发出香气。
2、在哪处的杏坛里,有着孤傲高远的操守?百年的花中之王(如牡丹),透过一扇窗,似乎变得虚无缥缈。
3、清高的品格自然得来,天然的情趣难以言表。太极的奥秘,又岂是书本所能记载的?
4、静坐无言,与自然融为一体,春风中的桃李又怎可与之相比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首句“沙明水碧茅溪上”,以“沙明”和“水碧”描绘出茅溪两岸的景色,沙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溪水则呈现出碧绿的颜色,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风露香中小结庐”一句,将视线转向了溪边的小屋,微风吹过,露珠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小屋仿佛融入了这自然之中,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何处杏坛孤操远,百年花圣一窗虚。”这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与文化,提到“杏坛”,联想到孔子讲学之地,象征着知识与道德的传承。此处的“孤操远”暗示着一种超然独立的精神追求,而“百年花圣一窗虚”则可能是在赞美那些在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不朽之作的先贤,他们的精神如同窗前的花朵,虽已凋零,但其影响却永存。“清标自得天然致,太极谁知不在书。”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个人品格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认为真正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并非仅限于书籍,而是源于内心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与遵循。“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概念,代表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动规律,这里暗示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深层联系。最后,“坐到无言浑与化,春风桃李又何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在无言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时间静止,春风拂过,桃李花开,这样的景象既美丽又富有生命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循环与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和谐、自然与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甲子岁除作(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欲寒先作雾,将暖更吹风。岁尽从今夜,春来自故宫。草犹含蕙绿,花已破桃红。腊酒琉璃盏,殷勤入掌中。
滇阳病起(其一)
明·程本立
书签药裹客窗间,一月吟成病里闲。日日相看好颜色,人情谁得似青山。
南歌子·咏所见
清·董俞
嫩绿含烟舞,妖红映水明。珠宫宝幕胜层城。蓦地绛云深处,遇娉婷。绣带鸳鸯暖,罗裙蛱蝶轻。红儿为字雪儿名。偷看桃花扇底,最关情。
东园赏红梅
宋末元初·仇远
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先生焚香读书处,把酒花前相暖热。群蜂知香不.....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念奴娇·和姜白石
清·顾太清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争忍西风容易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