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宿
饿
怀
咏物
情感
民生
怀古
田园
悼亡
劝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青州地区因连年灾荒导致的严重饥荒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工匠、商贩、妇女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在饥荒中的困苦生活。他们四处奔波,寻找食物,甚至不得不饮用泉水、食用野草来充饥。诗中提到的“流民”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诗中还表达了对政府救济措施的期待,希望春天的到来能够带来土地的复苏,让饥民得以饱食。然而,现实却更为残酷,不仅去年的灾荒没有得到缓解,今年的情况反而更加糟糕,大片麦田颗粒无收。干旱、烈日、缺水、土地干裂,这些自然灾难使得原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在描述这一系列苦难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救助的关注。他指出,虽然有富人有能力提供帮助,但实际的救助行动却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富人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拒绝伸出援手。诗中提到的“吴兴教授”,可能是指某位有同情心的官员或知识分子,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哀痛之情,并呼吁社会关注并解决饥民问题。最后,诗人引用了历史上的典故,提到战国时期的魏国君主梁惠王,他在面对饥荒时,曾将粮食运送到灾区,救助了大量饥民。这不仅是对历史先贤行为的赞颂,也是对当政者的一种激励,希望他们能够效仿古人,以实际行动来拯救饥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饥荒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