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
山
飞
来
寺
(
其
二
)
云
房
有
约
度
烟
萝
,
支
遁
逍
遥
更
几
过
。
点
点
雨
花
临
钓
石
,
纷
纷
山
翠
落
龙
磨
。
仙
台
路
杳
春
游
少
,
古
洞
云
深
昼
掩
多
。
圣
世
偷
閒
惟
大
睡
,
南
山
白
石
更
谁
歌
。
写景
山水
地点
春游
仙台
古洞
写雨
云房
烟萝
译文
云雾缭绕的房屋中有着某种约定,就像烟和藤萝一样。支遁(一位高僧)在这里逍遥自在,不知已经度过了多少时光。
细雨如花般点点滴滴地落在垂钓的石头上,连绵的山峦翠绿无比,仿佛山上的翠色纷纷落下,像在龙磨上研磨一般。
通往仙台的道路遥远而隐秘,春日里游人稀少。古老的洞穴云深雾绕,白天也常常掩门闭户。
在这盛世之中,唯有偷得浮生半日闲才能大睡一场。又有谁会唱起那南山白石之歌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飞来寺的幽静与神秘,以及诗人在此寻求心灵宁静的体验。首句“云房有约度烟萝”,以“云房”象征高远的境界,“烟萝”则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飘渺,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接下来的“支遁逍遥更几过”,借用了古代高僧支遁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在自然中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点点雨花临钓石,纷纷山翠落龙磨。”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山间的景象,雨滴轻柔地落在石头上,山色在雨后的清新中更加浓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雾笼罩,充满了诗意和禅意。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仙台路杳春游少,古洞云深昼掩多。”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深远的地方——仙台与古洞,暗示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探寻内心深处世界的渴望。春天的游人稀少,而古洞中的云雾却在白天里显得更加深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探索的隐喻。最后,“圣世偷閒惟大睡,南山白石更谁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选择了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偷闲大睡”,仿佛是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净土。同时,他似乎在南山的白石旁,寻找着一种超越言语的表达方式,或许是在冥想、在沉思,又或是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另一种形式的歌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飞来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状态,同时也蕴含了对超脱世俗、探寻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灵云洞
明·黄琮
曲溪古洞白云深,控鹤仙人昔此临。丹灶九还何处觅,幔亭凉月度清吟。
思佳客·吴中作和绣谷
清·厉鹗
窄窄纹窗小小舟,空波一片漾难收。满天细雨曾成梦,压水凉阴半倚楼。深玉盏,暖香篝。夹纱衣薄不曾秋。吴中旧事君知否,晚泊荷花为洗头。
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其二十四)
清·张鹤龄
斜阳下古台,画烛唤传杯。楚舞空江怨,燕筑暮云开。片云移翠竹,零雨落黄梅。天北星辰指,江南书剑来。
苧村烟雨
宋·顾禧
湖南几曲石桥底,细雨濛濛暗碧溪。欸乃渔歌声不断,参差桑树望中迷。花田香散泥初湿,柳圃烟深莺乱啼。此地千年多买犊,耕男谁复怨征鼙。
过芜湖县
宋·林逋
诗中长爱杜池州,说著芜湖是胜游。山掩县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风稍樯碇网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
清口驿阻雨
明·王稚登
小驿官无马,扁舟客有星。淮南芳草色,望见隔河青。
雨中过明觉招上人辄留小诗
宋·李之仪
雨路如投洗,山行似踏绳。深閒逢竹院,欢喜得诗僧。语款疑缫茧,心明自有灯。难忘惜别处,高义等丘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