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怀古
春天
写水
动物
写雨
山水
读图
作画

译文

在春天的原野上,雨刚下过,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烟雾,夕阳下的江水波涛汹涌,仿佛要吞没天空。
我坐在描绘着风景的画图前,身披风蓑,沉入长林中的梦境,这样的梦境已经持续了二十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时间流转的哲思。首句“春草原头雨湿烟”,以“春”字点明季节,渲染出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原头”则暗示广阔的草地,为画面铺设了辽阔的背景。接着,“雨湿烟”三字巧妙地将雨水与烟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清新与湿润,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滋润与生长。次句“夕阳渡口水吞天”,视角转向傍晚时分,太阳即将沉入地平线,其光芒洒在渡口之上,与水面相接,形成“水吞天”的壮丽景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美,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让人不禁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后两句“披图坐我风蓑底,一梦长林二十年”,转而从观者角度出发,通过想象与梦境,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时间的思考。诗人似乎在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卷前静坐,沉浸在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想之中,仿佛穿越到了二十年前的长林深处,体验着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自由。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蕴含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杨云翼

22首
章宗明昌五年进士第一。特授承务郎。宣宗时累官御史中丞。哀宗时为翰林学士。与人交,死生祸福不少变。国家之事,知无不言。兼精历算医方。与赵秉文同为文坛领袖。曾编校《大金礼仪》

猜您喜欢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春日赴独石口作
清·狄觐光
沙卷黄云赴朔边,冰开已过好春天。地犹残雪空三月,人与落花又一年。村户旧巢迟燕到,关山新草尽驼眠。入都多少间儿女,指点风光笑欲颠。
雨过
明·陶安
雨过山添色,推窗翠扑衣。秧随新水长,蝶趁落花飞。江近檐头挂,春从客里归。沙乾聊可步,倚杖绿阴肥。
韩伯皋佥事移湖学讲堂时倪仲深作教韩为作堂记予因赋此诗
元·朱晞颜
春风采采宫芹香,宫前泮水涵晴光。鳞鳞瓦影落晴昼,鱼自在藻鸢自翔。盛时学士多俊造,两庑弦诵声琅琅。藏修游息俨有序,丹雘炫耀联宫墙。喧啾一扫众境寂,爽垲坐阅松柽凉。吴兴先生适.....
藻鉴堂得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昆明春水潋烟光,沿泛因之藻鉴堂。表里湖山归静照,高低桃柳总清扬。羲经趣寄对时茂,楚颂词多称物芳。若傍竹林寻晋逸,山公启事缅怀长。
山亭独坐用前韵遣兴四首(其一)
明·谢迁
白云生处一僧还,清磬泠泠杳霭间。蜂采野花归洞窟,鹿寻芳草过溪湾。眼前往事真成梦,身外浮名得自閒。吾爱吾庐春睡足,逢人漫说畏途艰。
渔家傲·福建道中
宋·陈与义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穿翠楚。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其四)
明末清初·王夫之
夭桃十树柳千条,诅雨迎晴意两消。活影玻瓈沈曲沼,吹香靺鞨糁平桥。游龙依藓红鳞密,鱼虎分波翠晕摇。莫厌溪声喧午梦,乘流初好泛诗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