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悼亡
写景
情感
怀古
宫怨
圣德赞颂

译文

月亮落下,宫车开始移动,清风吹过,仪仗显得空闲。
只看见凤凰羽扇引领道路,人们仍怀念着龙颜风采。
君主治理天下太平,本欲乘云离去不再回返。
在悲伤的情感中,夕阳缓缓沉入西山。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已故君主深切怀念之情的挽歌。诗人运用典型的意象和精巧的笔触,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忆往昔的情景。"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两句设定了夜深静寂之时,皇宫内外空旷无人,只有月下车辚声响和微风吹过仪仗间的凄清感觉。这里的"宫车"暗示了帝王离去后的冷清,而"风凄仪杖闲"则是对过往繁华场景的回忆,凸显出一种无人问津的孤寂感。"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接着描写的是人们虽然见不到帝王乘坐的凤辇,但仍旧怀念帝王英明的面容。"凤翣"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尊贵,而"龙颜"则是对君主美好容貌的赞誉,体现出诗人对已逝帝王的无限敬仰。"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这两句表达了帝王驾崩后宫廷内外一切如常,但帝王却永远不会再回来。"御宇"指的是皇帝所居之处,而"乘云遂不还"则是借用古人升仙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帝王去世后永不复返。最后两句"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则是诗人直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在帝王离去之际,心中充满哀伤。"圣情"指的是帝王的恩德与仁心,而"悲望"则是诗人对已逝君主的深切怀念。"沈日下西山"则是用日落西山形象化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增添了一份无尽的哀伤感。整首挽歌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表现出了诗人对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唐文宗李昱)的深切怀念之情。

刘禹锡

810首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