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曲
歌
辞
(
其
八
)
竹
枝
城
西
门
前
滟
滪
堆
,
年
年
波
浪
不
能
摧
。
懊
恼
人
心
不
如
石
,
少
时
东
去
复
西
来
。
写景抒情
地点咏物
情感抒情
译文
城西门外有险滩叫滟滪堆,每年的波涛都无法将其摧毁。
人们内心烦恼无法像石头般坚定,年轻时向东流去,又反复折回西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意象。"城西门前滟滪堆",给人一种时间悠长、物是人非的感觉,那些积累已久的事物在这里静默堆积。"年年波浪不能摧",则强调了这些堆积的坚固和持久,不被岁月和自然力的侵蚀所动摇。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停留在客观描述上,而是转向了内心的情感世界。"懊恼人心不如石",表达了一种对于人心脆弱的感慨,相比之下,那些坚硬的物质显得更加可靠和持久。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更是对人性复杂多变的一种深刻体悟。最后两句"少时东去复西来",则描绘了一种生命流转、无常易逝的情景。时间在不断地流逝,每个瞬间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人类的活动和生命本身也在这不断的变迁中前进。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事物流动性的描写,也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一种感叹。整首诗通过对比坚硬不朽的事物与易逝的人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变化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刘禹锡
810首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您喜欢
次韵酬运判张德父灯夕不赴
宋·黄履
南国星桥铁锁开,朋簪聊醉凤凰台。同民所乐尝闻孟,与物为春略似骀。龙曜乍增昆岫出,佛华重散朅陀来。发篇示我虽温丽,欺魄连墙肯至哉。
饮新嘉坡觞咏楼,次菽园韵(其二)
清·丘逢甲
风云万里郁神州,人醉天南第一楼。唱遍南朝新乐府,最难天子是无愁。
题竹林寺
唐·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悼亡八首(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吴妍因
杭州吴郡秣陵关,菲岛申江巴子山。到处循循能启诱,诸生济济共跻攀。乱离督课防虚度,爱抚从心戒假颜。愧我多年谈教育,诒谋今更叹才悭。
初退黄龙院作
宋·释祖心
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乞食随缘过,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萧德起诸人约游西湖小疾不赴
宋·林季仲
倚杖臞然一病夫,羡君联骑出西湖。若逢佳处能相忆,寄与新诗作画图。
送方复大宣城学录(其二)
宋末元初·方回
方氏来南汉闰时,蒸尝所在富孙枝。歙溪真应仙翁墓,严濑玄英处士祠。邂逅弟兄元共祖,殷勤子我总能诗。因风不要花瓜颗,梅老遗篇幸寄之。
玉台寺
明·张诩
天地无情岁月磨,玉台寺里玉台歌。玉台不是函关地,颇怪朝来紫气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