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
常
建
题
破
山
寺
古
寺
破
山
色
,
入
门
松
竹
阴
。
雨
花
传
祖
意
,
坐
石
契
禅
心
。
潭
静
白
云
上
,
月
高
清
梵
沈
。
几
时
辞
一
尉
,
寻
社
入
东
林
。
写景
山水
禅意
怀古
秋色
月夜
古寺
修禅
离别
隐逸
译文
译文:一座古老的寺庙依山而建,虽然年代久远显得有些破败,但进门后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松树和竹子形成的阴凉。
译文:雨滴如花般飘落,传递着祖辈的教诲和意义;坐在石头上,内心与禅意相契合。
译文:潭水静谧,白云倒映其中;月亮高悬夜空,清幽的佛音在空气中沉静下来。
译文:什么时候能够辞去官职,寻找一个社群加入,进入东林(可能是指东林寺或其他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古寺景象。首句“古寺破山色”,以“破”字生动地展现了古寺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仿佛古寺本身就是山色的一部分,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着,“入门松竹阴”一句,通过“松竹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暗示了古寺内环境的清雅和脱俗。“雨花传祖意,坐石契禅心”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雨花与古寺的禅宗精神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深刻感悟。坐石契禅心,意味着在静坐中与禅宗的精髓相契合,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潭静白云上,月高清梵沈”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静谧画面,潭水的平静映衬着高挂的明月,白云似乎也漂浮在月光之上,梵音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深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最后,“几时辞一尉,寻社入东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辞去官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进入东林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古寺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和理想生活的独特感悟。
马臻
199首
别号虚中。宋亡后学道,受业于褚伯秀之门,曾隐于西湖之滨
猜您喜欢
中秋后一日偕顶笪僧游蒲涧
明·陈嵩
飞泉百尺醉琮琤,二十四涧涧涧鸣。涧边流出蒲花馨,尘缨未濯心先清。石欹路滑足凌兢,铁柱杖点铿有声。过桥野色纷青萦,两崖路绝半亩平。断碑横路苔斑青,碧虚旧观空留名。摩挲老眼看.....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宋·葛立方
钵囊已解何山夏,千顷堂前又饱参。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
诗一首
宋·方泽
大帝仙乡列圣曹,蓬山分命镇波涛。瑶台影蘸天心冷,贝阙光浮海面高。五色灵霜浮玉籁,九清明月射金鳌。东方曼倩曾来此,偷折林中数颗桃。
怀程湟溱太守
明末清初·王鸣雷
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
范处士在育王寺书碑因以寄赠
唐·于季友
墨妙复辞雄,扁舟访远公。□天书梵□,霜月步莲宫。迹寄双林下,名留劫石中。遥知松径望,棠叶满山红。
句
唐·周朴
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月离山一丈,风吹花数苞。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曲渚回湾锁钓舟,平潮晚影沈清底。远岳危栏等翠尖。白日才离沧海底,清光先照户.....
龙仙寺
明·梁兰
古寺名空在,依山只数椽。钟逃犹有穴,龙去已成仙。古础埋春草,回塘落涧泉。诸僧离乱后,头发也垂肩。
将访永安东山禅师先寄
宋·释惟晤
庵在千株松桂下,更无尘事到夫君。高踪罕过呼猿涧,静思唯看抱石云。日暮坐间禽影集,雪晴岸畔路形分。扬雄约我须投宿,月里禅馀怯论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