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秋节
凭高眺望
写鸟
孤鸿
情感
友情
节气
新秋

译文

南国的新秋季节已经到来,我登高远望,回想起心爱的人。
想要剪下芬芳的杜若草编成曲子,遥寄到碧绿的云天之外。
城边傍晚时落木纷纷,孤独的鸿雁在天空的边际可以看到。
在险峻的山峰上登高一望,大海正无边无际地漫延开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南国的高处,面对着秋天的到来,心中回忆起心爱之人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美感。首句“南国新秋至”,点明地点与季节,暗示着秋天的来临,为全诗奠定了季节性的背景。接着,“凭高忆所欢”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站在高处,心中满是对某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抒发,既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欲裁芳杜曲,遥寄碧云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想要采摘芳香的杜花,编织成美丽的花束,然后将这份心意寄托在遥远的云间,传递给思念的人。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浪漫想象,也蕴含了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落木城边暮,孤鸿天际看。”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壮阔的氛围。夕阳西下,落叶飘零,城边一片寂静;而在天际,一只孤独的大雁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这种景象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危岑一以眺,沧海正漫漫。”最后两句,诗人站在险峻的山峰上远眺,只见无边的海洋在眼前展开,广阔而深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显得更加深沉和辽阔,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一位诗人面对秋天、面对思念时的复杂心情。它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情,也反映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百字令(其一)丙午七月二日菱湖观残荷,臞盦前辈用白石老仙均成此阕。予亦继声,兼忆东华旧游,玉堂天上,不知其词之怨抑也
清末近现代初·冯煦
尘缨乍濯,溯晴湖一角、与鸥为侣。湖外龙山青万叠,江草江花无数。菂苦房空,蘋疏盖掩,才过廉纤雨。翠尊易竭,倚舷还赋愁句。迟暮。极目天端,琼楼无恙,我欲凌风去。记否昆明清露晓.....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七)
宋·吴潜
老大头皮捉出官,转头重九又看看。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喜得赐封天燧息,愿他入塞帝巴乾。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
秋夜有怀(其一)
宋·罗公升
今夕凉已透,开阳月初生。忽思会心友,谈锋隔江城。是非天意高,宠辱人事惊。众宾亦笑语,我独难为情。回风避老树,中宵有馀声。
写兴寄诸友(其一)
明·汪广洋
小字蝇头枉费辞,祗将田赋较公私。秋风江馆闻鸡起,不是青绫夜直时。
次韵答王太史见忆
明·陶益
昔侍禁林静,曾趋晓漏寒。木天严视草,兰省慎传餐。兴剧先吟杜,情欣已识韩。江湖今落魄,繫雁寄长安。
知己(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知己多沟壑,吾生日已孤。但令长白首,不敢哭穷途。雪重松频折,霜深草未苏。巢边黄叶尽,寒绝一啼乌。
濮上怀友人
元末明初·王祎
天末孤云去,城头落日沉。苍黄游子意,寥落古人心。已觉河山异,空惊岁月深。由来桑濮地,千载有馀音。
过黎氏山馆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主人梧柳好,来为听鸣蝉。引响随溪水,流音入碧天。冷分清露饮,香拥落花眠。招乎松间月,娟娟出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