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
庸
开
平
书
事
次
韵
四
首
(
其
二
)
身
如
病
鹤
倦
梳
翎
,
往
事
犹
存
旧
汗
青
。
伏
日
赐
冰
来
上
苑
,
晚
风
传
竹
度
疏
棂
。
承
恩
裁
诏
心
抽
茧
,
落
笔
诛
奸
眼
拔
钉
。
惆
怅
当
今
人
物
论
,
披
衣
危
坐
望
晨
星
。
抒情
怀古
写景
秋节
描述动物的
情感和心态
译文
病后的身体像一只劳累的鹤在梳理羽毛,过去的往事仍然留在旧时的史册中。
伏天的日子里,冰块从皇家的花园赐来,晚风穿过竹林,传来了疏漏的声响。
接受皇恩,起草诏书时心思如抽丝般细致,下笔写文章时,如同拔掉眼中的钉子般决绝,诛灭奸臣。
惆怅于现今人物的评价,我披上衣服,端坐危望,仿佛在晨星中寻找方向。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饱经世事的文人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时局的深切忧虑。首句“身如病鹤倦梳翎”以病鹤自比,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与无力感,仿佛羽毛不再光鲜,象征着岁月的侵蚀和生命的消逝。“往事犹存旧汗青”一句,将个人经历与历史相联结,暗示了主人公虽已老去,但过往的岁月与事迹依然被历史铭记,留下痕迹。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对过往成就的自豪与留恋。“伏日赐冰来上苑,晚风传竹度疏棂”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清凉景象,冰块在上苑中传递,晚风吹过竹林,穿过窗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这一场景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承恩裁诏心抽茧,落笔诛奸眼拔钉”则揭示了主人公作为文官的身份与职责。他不仅要处理政务,起草诏令,内心承受着如同抽丝剥茧般的压力;同时,面对邪恶势力,他敢于直言,不畏权贵,落笔诛奸,展现出正直与勇气。最后一句“惆怅当今人物论,披衣危坐望晨星”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风气的忧虑与失望。主人公在夜晚披衣而坐,凝视着晨星,似乎在思考着如何改变现状,或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与迷茫。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文人士大夫在复杂社会中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抉择。
袁桷
330首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