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便
写景
山水
田园
赞美
情感
思乡
友情
离别
山水画
画家赞颂

译文

屋子的四周群山耸立,像森林中的长戟一样威严,屋下的寒溪深得可以看到底下的石头。
溪流沿着山势蜿蜒流去,像一条丝带,还有那别馆和离亭分布在山水之间,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
近水的茅堂景色幽静绝美,环绕着屋檐的万竹林在风中飕飕作响。
主人在此地自由自在,有着在濠水之上的惬意心情,每天都会靠着栏杆俯视着寒流。
在东面的厢房里斟酒邀请人共饮,那隔屋的酒槽旁晚间还滴滴地滴着酒。
在北边的房间里与人谈天时,清风满襟,人们还会折下梅花寄送给远方的亲友,以表达深深的情意。
山里的孩子清晨起来扫着落叶,不知道松树上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柴门。
这里经营布置的景象各有各的姿态,好像经过精心设计一样,像是学习绘画的人所创作的。
来自东吴的杜郎是一位游历过江海的客人,他游览过京城的名胜古迹,见过无数的奇观异景。
他的家园景色虽美,但仍然珍爱那些画作,仿佛在画中寻找家乡的影子。
在八月的西风中,南飞的雁群展翅高飞,有一只小船从长安归来。
在高堂之上无事可做,兄弟们在一起欢乐,每天用鸡黍小菜招待邻居。
新的图景就像是你家的事情一样熟悉,你不需要去询问画师他们是如何创作的。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为杜庠题山水横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屋头众山森戟戟”,以屋宇为视角,生动展现了群山峻峭如戟的壮丽景象。接着,“屋下寒溪深见石”描绘了山间溪流清澈见底,透露出一股冷寂与深邃。“溪流循山若萦带,别馆离亭纷向背”运用比喻,将溪流比作萦绕山间的飘带,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布局,以及远处别馆和亭台的错落分布。茅堂近水,环境幽静,“绕檐万竹风飕飕”,竹影婆娑,增添了清风徐来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主人自得濠上意,终日俯槛临寒流”表达了主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同庄子在濠水上欣赏鱼儿,沉浸于自然之中。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宾主欢聚的场景,以及对友人杜庠艺术才华的赞赏。最后,诗人以“新图便是君家事,何必区区询画师”收尾,肯定了杜庠的绘画技艺,认为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自然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无需再向他人寻求评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画家与山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赞美。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