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写景
秋节
地点
山水
情感
思乡
看花
赞颂

译文

层云缭绕,让人误认了山的真面目。云层移动后,才看清了群山的真实模样。山影倒映在苍茫的江面上。
江水波光粼粼,仿佛群山也跟着摇曳。一只孤独的大雁远去天边。天色渐晚,天地间弥漫着辽阔的暮霭。
一弯新月挂在屋檐之上。那红楼在夜色中隐约可见,不知道是哪一家。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海滨的傍晚景象。"层云错认山模样"写出了云层浓厚,使得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被错认为云的形状。"云移乍识群山相"进一步描绘了随着云的移动,山峰的轮廓逐渐显现出来,如同与云互动的游戏。"倒影入沧湄"描绘了山的倒影映照在深邃的水面,随着波浪的荡漾,山影也随之摇曳,动静结合,富有动态美。"波摇山亦移"强化了这种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水天一色的宁静与变化。"孤鸿远天末"引入了孤独的大雁,它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感。"暮霭横空阔"则点明了时间已至傍晚,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暮色,显得空间更为广阔。最后两句"新月挂檐牙。红楼第几家"以月升夜幕的景象收尾,新月如钩,悬挂在屋檐之上,而远方的红楼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引发人们对于那未知人家的好奇与想象。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青岛海滨傍晚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