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
灶
日
黔
突
知
何
日
,
饥
驱
笑
此
身
。
加
餐
谁
劝
客
,
就
热
久
因
人
。
旅
食
糊
余
口
,
行
厨
报
尔
神
。
还
山
当
辟
谷
,
三
叹
撤
劳
薪
。
写景
情感
旅行的
秋天和寒冬
祭祀习俗
旅行的
译文
何时才能知道生活的艰难,在这饥饿中,我以微笑面对自己的处境。
谁还能劝我多加些餐食呢?在温暖的环境中,我已经待了很久。
旅行中的食物只能勉强填饱我的肚子,在行进的厨房中,我向神灵祈求帮助。
回到山中,我将选择辟谷修炼(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三次感叹要撤去劳累如同柴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首句“黔突知何日”,表达了对温饱的渴望,黔突意为贫寒之家的炊烟,暗指生活贫困。接着“饥驱笑此身”一句,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在饥饿驱使下生活的无奈与自嘲。“加餐谁劝客,就热久因人。”这两句通过询问谁来劝说增加餐量,以及长时间等待食物变热的情景,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等待的漫长。而“旅食糊余口,行厨报尔神。”则进一步描述了在外漂泊时的食物简单,仅能填饱肚子,但即使如此,也心怀感激,感谢上天的恩赐。最后,“还山当辟谷,三叹撤劳薪。”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过着清贫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辟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式,意味着不食五谷,以求得身心的纯净与健康。三叹撤劳薪,则是感叹于劳作的艰辛,希望在归隐后能够摆脱这些劳苦。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又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悲喜交加的情感表达。
张问陶
288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遂宁市船山区即以区内文化名山船山及乡贤船山先生张问陶命名。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