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

)

写景抒情
怀古写景
历史
战乱题材

译文

无需询问准备行装的钱财从何而来,我在短亭长驿的路上静静地望着,心情淡然。
战场上残留的磷火在夜空中飞舞,旧日的村庄里,枯骨被风吹散,烟尘弥漫。
在这乱世之中,我只能依靠奔马来寻求生机,无论何处,杜鹃的悲鸣都在召唤着灵魂。
大将连兵却甘心放贼逃走,百姓遭受苦难已经三年,生灵涂炭,苦不堪言。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张问陶的《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其三)》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和民生疾苦。首句“轻装休问办装钱”暗示了战事频繁,人们不得不经常更换行装,而不再关心金钱的琐事。接下来的“短堠长亭望悄然”描绘了行人在路途上默默眺望远方,气氛沉寂而凄凉。“磷火飞残新战垒,枯髅吹断旧人烟”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磷火象征着战争的余烬,新战垒则揭示了战事的频繁;枯髅和旧人烟则让人联想到战争带来的死亡和空寂。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此中托命惟奔马,何处招魂不杜鹃”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奔马象征着逃难的人们,而杜鹃鸟的叫声常被赋予哀怨之情,表达了对亡者无尽的思念。最后两句“大帅连兵甘纵贼,生灵涂炭已三年”直指当权者的无能和冷漠,他们纵容贼寇,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已经长达三年之久。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对统治者的谴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张问陶

288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遂宁市船山区即以区内文化名山船山及乡贤船山先生张问陶命名。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