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怀古
秋节
情感
思乡
赞美
名胜

译文

1、何年何时飞升得道,虚静无名的境界如此声名远扬。
2、泉水似乎从炼丹的井中涌出,青草与讲堂齐平。
3、大地尽头山势回转,林深之处水汽明亮。
4、我们围坐在一起,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对这浮躁的人生感到愧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毛公坛的幽静与神秘之感。首联“冲举何年事,空坛向此名”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历史的追思,坛上空无一人,却因过去的传说而声名远播。接着,“泉疑丹井出,草共讲台平”两句,通过想象中的丹井之泉和与地面齐平的讲台,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颈联“地尽山形转,林深水气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与清雅,山势随着视线的延伸而变化,林木深处,水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尾联“班荆坐相视,寂寂愧浮生”表达了诗人在此地静坐,与自然相对,内心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同时也对自己忙碌于世俗生活的状态感到一丝愧疚。整首诗通过对毛公坛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