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
抒情
怀古
写民生
秋天
忧民
城市
官舍生活

译文

兵乱之后,咸阳也显得可怜,饥饿的百姓艰难生存,盼望着丰收的年景。
整座城市在瓦砾和黄尘中显得破败,万户人家在白日下艰难生活。
想要赡养父母却发现路途遥远,自己的俸禄微薄难以支持;跟随老师学习却因地处偏僻而失去了许多英才。
深知自古以来儒官的地位并不显赫,但未曾想到我现在的官职却是冷清至极,更为偏远。

赏析

这首《咸阳官舍述怀》由明代诗人殷奎所作,描绘了战后咸阳的荒凉景象以及作者在官舍中的感慨。首联“兵后咸阳也可怜,饥民延喘待丰年。”开篇即点明主题,战乱之后的咸阳满目疮痍,百姓生活困苦,他们期盼着丰收之年能带来生活的改善。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战前的繁华与战后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同情。颔联“一城瓦砾黄尘里,万井蒿莱白日前。”进一步描绘了战后咸阳的破败景象。城中满是瓦砾和黄尘,一片荒芜,田野间长满了蒿草,阳光下显得格外凄凉。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形象地展现了战后城市的荒凉与衰败。颈联“就养路遥惭禄薄,从游地僻失英贤。”转而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作为官员,他因公务繁忙,无法就近照顾家人,感到愧疚;同时,身处偏远之地,失去了与英才共事的机会,内心感到失落。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自身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与无奈。尾联“情知自古儒官冷,未似吾官冷最偏。”最后,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官职的反思。他认为自古以来,儒家官员就常被视为冷清,但自己的处境比以往更加冷清,甚至是最为偏僻的。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讽刺,也是对自己官场地位的自我解嘲。整首诗通过对战后咸阳景象的描绘和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战乱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官职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殷奎

278首
一字孝伯。少从杨维桢习《春秋》。博学精审,勤于纂述。洪武初曾任咸阳教谕。念母致疾而卒,年四十六。门人私谥文懿先生。有《道学统系图》、《强斋集》、《陕西图经》、《关中名胜集》、《昆山志》、《咸阳志》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