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卯
正
月
上
辛
日
郊
祀
明
堂
斋
居
和
柴
京
兆
韵
引
领
銮
舆
下
九
天
,
明
王
典
礼
信
无
前
。
斋
居
兵
署
今
三
度
,
旅
食
金
陵
又
二
年
。
宝
鸭
香
销
诗
未
就
,
铜
龙
声
咽
夜
忘
眠
。
孤
臣
白
发
还
遭
遇
,
载
诵
明
良
喜
起
篇
。
祭祀
怀古
抒情
斋居
感慨
城市
译文
引领着皇帝的车驾从九天之上降临凡间,明君的典礼,无疑是最为庄重、前无古人的。
我现在在金陵的军营里度过了三个年头,驻扎在此处进行斋戒修身。在这座城市中漂泊游历已经过了两年。
案上香炉中的宝鸭香已然燃尽,而我还未写完诗歌;铜龙的响声让人心生悲戚,夜深人静时我难以入眠。
我这个白发苍苍的孤臣还能有此遭遇(即有幸与君王共事),这是我将一生所珍视并传承下去的喜悦。我会一直传承这份光明的恩典和忠良之义,并且以之为榜样,书写更多的篇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林廷㭿在辛卯正月上辛日郊祀明堂时的斋居生活。首句“引领銮舆下九天”,以帝王出行的宏大场面开篇,暗示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接着,“明王典礼信无前”进一步强调了此次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超越以往的庄严。“斋居兵署今三度,旅食金陵又二年。”这两句通过时间的累积,表达了诗人对斋居生活的长期坚持,以及在金陵流离的生活经历。斋居是古代祭祀前的准备工作之一,需要严格遵守规定,以示虔诚。而“旅食金陵又二年”则透露出诗人可能因某种原因流寓金陵,经历了两年的漂泊生活。“宝鸭香销诗未就,铜龙声咽夜忘眠。”这两句描绘了斋居期间的日常情景。宝鸭香销,暗示了斋戒的严格,诗人无法享受香烟缭绕的舒适;铜龙声咽,可能是指钟声或乐器声,夜晚难以入眠,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纷扰。最后,“孤臣白发还遭遇,载诵明良喜起篇。”诗人自称为孤臣,表达了自己作为臣子的孤独感,同时“白发”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能“载诵明良喜起篇”,即在心中吟诵赞美君主的诗句,表现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美好时代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斋居生活中的情感波动和对国家、君主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仪式感。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寄怀王震甫客蜀
明·陈荐夫
邛歊东望草离离,峡口春归未有期。怀古思乡两行泪,岂堪同在听猿时。
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甫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思贤堂
宋·苏辙
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