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怀
写景
节日
怀古
抒情
地点
夏景
端午节
思乡
赞美
水景

译文

译文:江边的云朵下,我倚着船桨渡过三湘地区,水路和陆路都忙碌不停。
译文:经过雨水的湿润,茅屋上弥漫着混乱的烟雾,竹林中清新的露水带着风的香气。
译文:在屈原的船上,江边的花儿白茫茫一片,贾谊祠前,树木的颜色显得苍翠欲滴。
译文:凭吊古迹,思念家乡,心情倍感惆怅。一年之中,辜负了端午和重阳两个节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闰五月五日,即端午节期间,途经湘江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联“江云倚棹渡三湘,水陆兼程尽日忙”开篇即点明了行旅的忙碌与湘江的壮阔景象,云依江而行,舟渡三湘,水陆并进,日以继夜。颔联“茅屋乱烟经雨湿,竹林清露带风香”则细腻地描写了沿途的自然风光,雨后湿漉漉的茅屋与清新的竹林,晨露在微风中散发出阵阵香气,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颈联“屈原舟上江花白,贾谊祠前树色苍”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对比,屈原的舟与江花映衬,贾谊祠前的树木苍翠,既是对古代文人情怀的追思,也暗含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尾联“吊古怀乡倍惆怅,一年孤负两端阳”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伤,尤其是错过了两次端午节的遗憾,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