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婚
别
和
韵
二
八
谁
家
女
,
颜
色
娇
如
花
。
蛾
眉
扫
春
山
,
远
适
良
人
家
。
女
萝
附
长
松
,
永
结
中
心
好
。
曾
闻
父
母
言
,
夫
妻
愿
偕
老
。
平
明
下
君
床
,
忽
闻
理
行
装
。
欲
问
郎
何
之
,
未
语
心
先
伤
。
不
恨
郎
情
薄
,
只
恨
贱
妾
身
。
妾
身
非
男
子
,
苦
乐
由
他
人
。
在
家
学
养
蚕
,
织
成
一
匹
帛
。
为
郎
制
春
衫
,
不
知
宽
与
窄
。
郎
貌
认
未
真
,
郎
心
那
可
测
。
去
去
莫
念
侬
,
功
名
须
努
力
。
爱情
离别
译文
哪一户人家有个年方二八的姑娘,她容貌娇美如花。
姑娘用眉黛描眉化妆,去嫁到远方的良人家。
她与高贵的丈夫(或者情投意合的人)就像女萝依附在长松之上,永结同心之好。
曾经听到父母说起,夫妻应该共同度过一生直到老去。
清晨,丈夫刚从床上起来,忽然听到她开始整理行装。
她想问丈夫要去哪里,还没开口就先心生伤感。
她并不恨丈夫感情淡薄,只恨自己身份卑微。
身为女子不能像男子一样自由,苦乐都由他人决定。
在家时她学习养蚕,织出一匹匹美丽的绸缎。
为丈夫缝制春衫,却不知道尺寸是否合适。
丈夫的容貌难以分辨真假,丈夫的心意又怎能测透呢?
走了就不要再想念我,功名利禄需要努力争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即将离家追求功名时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舍。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在面对家庭与个人命运冲突时的复杂心情。首句“二八谁家女,颜色娇如花”以“二八”(女子十六岁)形容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容貌美丽如花,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蛾眉扫春山,远适良人家”描绘了女子嫁入夫家的情景,暗示了她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女萝附长松,永结中心好”一句,以植物比喻夫妻关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希望与丈夫长久相守的美好愿望。“曾闻父母言,夫妻愿偕老”,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婚姻稳定与幸福的向往。然而,当“平明下君床,忽闻理行装”时,现实的残酷与无奈显露出来。女子得知丈夫即将离家,心中满是不舍与担忧。“欲问郎何之,未语心先伤”,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不恨郎情薄,只恨贱妾身”,女子表达了对丈夫的理解与宽容,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作为女性地位的无奈与悲哀。“妾身非男子,苦乐由他人”,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被动地位。最后,“在家学养蚕,织成一匹帛。为郎制春衫,不知宽与窄。郎貌认未真,郎心那可测”,通过女子为丈夫准备衣物的细节,反映了她对丈夫外貌与内心世界的揣摩与不确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去去莫念侬,功名须努力”,女子虽然不舍,但仍鼓励丈夫追求事业,体现了她的深明大义与牺牲精神。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猜您喜欢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新念别/夜游宫
宋·贺铸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绕佛阁
清·杨玉衔
冻禽戢影,阑雪澹糁,花落人悄。偎影屏小。去途曲折,相烦短檠照。雁来新杳。江上问讯,明日潮早。缄恨多少。晓来起拾,残英粲盈抱。密意付钗卜,带解蟢飞羞向道。还记燕梁,双栖亲语.....
丑奴儿/采桑子(其三)
宋·张孝祥
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月满星稀。想见歌场夜打围。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
古诗十九首(其十七)
明·释函是
别久音问旷,不疑窗外声。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万.....
六么令(其三)
宋·晏几道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曾笑阳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