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梁
十
景
诗
·
会
景
亭
陈
迹
自
是
韶
光
不
耐
秋
,
水
光
山
色
一
时
休
。
细
将
瓦
砾
分
明
看
,
片
片
飞
来
落
叶
愁
。
写景
咏物
抒情
怀古
秋景
落花
山水
地点
梁山
秋节
译文
第一句“自是韶光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时休。”可以翻译为:“自然是这样的美好时光无法忍受秋天的到来,水中的光影和山间的色彩都暂时消逝了。”
第二句“细将瓦砾分明看,片片飞来落叶愁。”可以翻译为:“仔细看那些瓦砾,每一片都仿佛是飘落的叶子,让人感到深深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哀愁与凄美。诗人以“自是韶光不耐秋”开篇,点明了季节的更迭,时光的流逝,韶华易逝的主题。接着,“水光山色一时休”一句,形象地展现了秋天到来时,自然景观由生机盎然转为一片萧瑟的景象。水波不再轻盈跳跃,山色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细将瓦砾分明看,片片飞来落叶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观察细微之处——瓦砾,来反衬出落叶的纷飞,不仅表现了秋天的自然现象,更借落叶的飘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落叶在空中缓缓飘落,每一片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它们的飘零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变化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诗人的眼中,秋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隐喻,充满了哲理意味。
米芾
291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