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怀古
冬天
写雪
写山
情感
赞美
怀乡
自然赞美

译文

早晨起来急匆匆赶路,却发现雪还未消融,半生的踪迹让人感叹徒劳无功。
眼前的江山已让我觉得新奇,我依旧带着笔和砚准备将它们的美好收入囊中。
对着镜子我并未对自己的白发感到羞愧,扬帆前行时却对波涛汹涌感到欣喜。
面对着风,我笑着问老梅树:“春的消息何时才能告诉这野外的草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冬日清晨在山中行进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敬畏。首联“早起驱驰雪未消,半生踪迹叹徒劳”开篇即点出诗人清晨冒雪而行,虽历经半生,却感叹于自己的足迹似乎徒劳无功,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颔联“江山已觉眼前异,笔砚还将袖里韬”则转向对眼前景色的观察与思考。诗人发现眼前的江山与往日不同,似乎在提醒他,自然界的变换不息,而自己手中的笔墨与学问,也应随时代变化而韬光养晦,有所准备。颈联“对镜谩惭霜鬓满,纵帆犹喜浪头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衰老与生活的态度。虽然镜中白发满头,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羞愧,反而在大海上航行时,看到波涛汹涌的浪头,心中仍充满喜悦与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尾联“临风笑问老梅树,春信何时报草茅”以老梅树为喻,询问春天的消息,既是对自然界的关注,也是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希望春天的消息能早日到来,如同老梅树一般,即使经历了严冬,也能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时间与未来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张天赋

554首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