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怀古抒情
写友情
寄物传情
读书
思乡情感
山水田园
赞美

译文

曾经在秦淮河畔一起问路,谈论过多少关于家国真实的话语。
却羡慕那些清白时代的文人墨客,他们闲暇时在炎热的荒野中,成为了忠诚的臣子。
想要效仿沂水的曾点享受生活的乐趣,也愿意像首阳山的伯夷那样甘于贫困。
春天即将到来,梅花传递着先天的信息,我随意折下征鸿寄给远方的美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首联“曾向秦淮共问津,几家国话投真”描绘了与友人共同经历的往昔时光,既有国家大事的讨论,也有真诚情感的交流。颔联“却怜清世文章客,闲作炎荒草莽臣”则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感慨,既欣赏他们在清平时代以文章为伴的生活,也同情他们在动荡时期如草莽般颠沛流离的命运。颈联“沂水拟寻曾点乐,首阳甘受伯夷贫”引用孔子门徒曾点的悠闲生活和伯夷叔齐在首阳山的贫困自守,表达了诗人向往简单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愿意像他们一样坚守节操。尾联“小春梅报先天信,谩折征鸿寄美人”以小春时节梅花报信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友情的永恒不变,而“谩折征鸿寄美人”则是通过折取飞鸿的形象,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张天赋

554首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猜您喜欢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秋日巡山和王君实四首(其二)
元·傅若金
衣冠如雨耀神都,郊甸新凉拂马初。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
答绣水李青来
明·张家玉
啸竹高踪继昔贤,御风行处亦泠然。粉香犹着佳人赋,侠客争传白马篇。万卷足轻南面贵,千金难易国门悬。入林把臂仍嫌晚,何待山阴雪夜船。
为陈叔原题渔樵图
元末明初·蓝智
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新图苍莽烟.....
子佩弟见访留赏牡丹兼忆子求
清·曹玘
忆曾同醉复同吟,往事堪思不可寻。红袖倚阑春未老,绿窗欹枕月初沈。笙歌十五年前梦,风雨三千里外心。独喜护花天有意,九分晴带一分阴。
寄福州太守孙莘老龙图
宋·释道潜
公生自淮海,弱不游群儿。良哉白玉质,烱烱无磷缁。澡身以道德,馀弃为文词。端能处庠序,邈有孔孟姿。一朝擅高名,卓然动京师。馀辉耀天末,烨烨如斗箕。校雠芸阁中,精义无参差。同.....
招邻几圣俞和叔于东斋饮观孔雀白鹇及周亚夫玉印赫连勃勃龙雀刀辟邪宫玺数物又使女奴奏伎行酒圣俞首示长篇因而报之
宋·刘敞
前日俱远别,梦中每难期。何言一堂上,相与同宴嬉。幸勿卑陋巷,陋巷何独卑。幸勿辞樽酒,樽酒安足辞。君看笼中禽,亦有山林思。习习不如意,焉用文章为。君寻古人物,信有陵谷悲。扰.....
有怀山中(其二)
宋·沈与求
冠卷尘埃亦漫弹,勒移终复愧家山。它年猿鹤应相笑,倦羽卑飞久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