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竹
庵
兀
兀
丛
中
兀
兀
亭
,
天
开
玄
洞
喜
深
沉
。
雷
轰
白
日
围
龙
□
,
风
捲
晴
梢
听
凤
吟
。
卧
隐
竹
林
同
劲
节
,
坐
忘
天
地
一
□
□
。
竹
山
光
共
庵
头
月
,
照
见
肝
肠
道
义
深
。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肝肠
道义赞美
山
竹林
月亮
夜晚
禅意
隐逸
译文
在兀兀丛中有一座兀兀亭,天边玄妙的洞穴让人感到喜悦的深沉。
雷声在白日下轰鸣包围着龙洞,风卷过晴朗的树梢仿佛听到凤凰在鸣叫。
隐居在竹林中与竹子有着相同的坚韧节操,坐在那里忘记了天地,只剩下未知的空白。
竹山的光辉与寺庙的月光相映照,深深地照亮了心中对道义的深切感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竹林中的小亭,四周环境幽静,充满了自然的神秘与和谐。诗人以“兀兀丛中兀兀亭”开篇,形象地勾勒出小亭独立于茂密竹林之中的孤高姿态,同时也暗示了其与世隔绝的清静氛围。接下来,“天开玄洞喜深沉”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小亭所在环境的神秘与深邃,仿佛是大自然开启的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人感到既兴奋又敬畏。“雷轰白日围龙□,风捲晴梢听凤吟。”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景象,如雷鸣、白日、龙围、风吹、凤吟,展现了小亭周围环境的生动与活力。雷声轰鸣,仿佛是天地间的力量在汇聚;白日围绕,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风吹过树梢,凤的吟唱,则带来了宁静与祥和。“卧隐竹林同劲节,坐忘天地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他与竹林中的竹子一样,坚韧不拔,即使在外界喧嚣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同时,“坐忘天地”则体现了诗人超越世俗、融入自然的精神境界,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至高状态。最后,“竹山光共庵头月,照见肝肠道义深。”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月光下的竹山,庵头的月光与竹山的光影交织在一起,不仅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道德与信仰。这句诗以月光为媒介,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善融为一体,寓意深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小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以及对道德与信仰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张天赋
554首
(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猜您喜欢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寄题何氏绿绮楼
宋·谢翱
北岸有高楼,其南多药树。仙人昼采之,遗佩乡江渚。化为绿绮琴,轸徽微已具。有客来南方,振衣坐其处。风吹朱鸟巢,欲落鸣至曙。山分地肺云,水流天目雨。别去重所思,别时不能去。
秋风三首(其三)
宋·张耒
昏鸦归栖暮天迥,新月娟娟水中影。秋声索索起桑麻,古道人归烟火静。公庭吏稀霜树老,药槛雨多幽菊盛。山家生事饱谙知,野果村醪遣朝暝。
觱发寒威淡远空两峰谁镂玉西东后凋颜色分明在便是当年黄绮翁(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积素迷蹊掩薜扉,春和一室独研几。山阴舟系相寻者,访戴伊人是也非。
淮上喜雨联句
宋·苏舜元
江淮经岁旱,春暮忽然雨。乱点踰广津,散洒入原土。万物气稍苏,厉妖莫能聚。群山洗故尘,紫翠坐可数。昏如笼纤纱,媚若隐绀缕。碧瓦南崦中,重叠出迥睹。扁舟凌空飞,白鸟入烟舞。遥.....
夜宿山庵
宋·陈必复
扣宿精庐旋启扉,佛香未冷坐多时。分僧一半云归榻,借竹几些风入诗。隔梦听钟疑寺远,避寒移枕觉宵迟。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
杂言湖山歌送许鸣谦
唐·皇甫冉
湖中之山兮波上青,桂飒飒兮雨冥冥。君归兮春早,满山兮碧草。晨舂暮汲兮心何求,涧户岩扉兮身自老。东岭西峰兮同白云,鸡鸣犬吠兮时相闻。幽芳媚景兮当嘉月,践石扪萝兮恣超忽。空山.....
寄五峰李著作一首
元·陆仁
小车上直过宫沟,城阙沈沈十二楼。大乙灵光金匮夕,少微星采玉垣秋。斋房度曲歌朱鹭,海子惊弦起白鸥。想得赐金归里第,雁山依旧足清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