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怀古
写人
老僧
哲理
古寺
冬天
炉香

译文

习惯了平静的生活却未曾解开内心的困惑,虽然修行空无的道理但仍然保留着深深的禅意。
我喜欢住在寺庙,这样的环境与我内心相通,使我得以安静修行。古寺的环境显得十分萧然,使我能够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法。
瓶子里的水因寒冷而结冰,在幽暗中炉火的香气轻轻升起,仿佛烟霭在氤氲中摇曳。
那位老僧的白眉如同积雪般明显,他静静地坐着已经忘记了岁月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雍熙院兴师房中修行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宁静与深邃。首句“习静未离解”,点明了老僧并未完全从世俗的纷扰中解脱出来,但已经习惯了内心的平静,暗示了其修行的深入。接着,“悟空犹著禅”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老僧虽身处世间,但心已超脱,保持着对禅理的深刻领悟和实践。“斋居性所近,古寺境萧然”两句,描绘了老僧在古寺中的生活状态,斋戒清修,环境幽静,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简朴描述,更是对心灵世界的纯净追求的体现。“瓶水寒生冻,炉香暝袅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瓶中的水结冰,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凝定与超然。最后,“老僧眉雪白,晏坐已忘年”以老僧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状态收尾,白发如雪,长时间的静坐使得他仿佛超越了时间的束缚,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一形象既是对老僧高深修行的赞美,也是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揭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内在世界,以及修行者在世俗与超脱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与境界。

刘攽

1268首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