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殿
宿
广
写景
抒情
赞美
节日
咏物
抒情
春阳畅景

译文

天命绵延长久,宏伟的蓝图本就需谨慎绘制。
八方的星辰环绕北极,四海之内每日阳光普照。
旧的典章制度日益完善,丰富的文化显现出其崇高的地位。
圣明的时代如玉烛一般均匀照耀,天道的统序如同璿玑一般精确。
南极之地迎接阳光的复苏,阴暗的泉源等待着气息的归来。
积累的功德常被眷顾,彰显孝道的行为每时每刻都不违背规矩。
羽林卫士来到双阙之下,和鸣的銮铃伴随六飞之骑。
命令如风雷一般齐发,龙虎之旗汇聚一地。
夜晚的帐殿在层层城郭中渐暗,金波般的星宿稀疏地排列在空中。
夜晚寂静,更鼓声声,虚空中雕花的车驾驶入彤色的门庭。
奏响千人合唱的乐曲,燃放烟火以供众人仰视。
众神得知被记录的事迹,各种形象都来依附。
上天陟高降卑都能明察秋毫,以圆规和曲尺来比拟其范围。
送来的音讯仍然纷纷攘攘,赐予的福泽如云般飘渺。
恩泽普照万物,春日般的阳光让关闭的门扉重新敞开。
庆祝的欢乐深入人心,激动的情绪令人唏嘘不已。
多位贤士如同鸣玉一般发出声音,低微的生命也有机会参与其中。
庄重肃穆地仰望天帝的威武,奉命行事以接近天威。
儒雅的馆舍中鹓鸾旧友重聚,长歌如锦绣般灿烂辉煌。
通过这篇诗赋得知子云的才华,何足道哉!颂扬他的伟大成就真是不足挂齿。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次韵和王正仲熙宁郊祀二十韵》。诗中描绘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宏大场面与庄严气氛,展现了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庄重仪式。诗的开篇“骏命膺长发,鸿图本慎徽”,以“骏命”、“鸿图”比喻帝王的崇高使命与宏大的理想,表达了对帝王的敬仰之情。接着,“八方星拱极,四海日升晖”描绘了四方星辰围绕着帝王,四海之内的阳光普照,象征着帝王的权威与恩泽遍及四方。“旧典增咸秩,弥文示表微”则强调了遵循传统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增加仪式的等级与细节,展现出帝王的尊贵与国家的繁盛。“圣时均玉烛,天统正璿玑”进一步描绘了在圣明的时代里,帝王如同调和阴阳的玉烛,掌握着宇宙的运转规律。接下来的“南极迎阳复,阴泉候气归”描绘了祭祀时的自然景象,南极星迎接太阳的回归,阴泉等待气运的回归,象征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而“积高常眷顾,昭孝每毋违”则表达了对帝王的忠诚与孝顺,以及对帝王的敬畏之情。诗中还描述了祭祀仪式的壮观场面:“羽卫来双阙,和銮并六飞”,描绘了仪仗队列整齐地进入宫殿,车马齐鸣,显示出仪式的隆重与庄严。接着,“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旂”则进一步描绘了仪式中的音乐与舞蹈,以及各种象征性的元素,如龙虎旗幡,增添了仪式的神秘与庄重。最后,“广乐千人唱,升烟万目睎”描绘了音乐的宏大与烟雾的缭绕,以及人们虔诚的目光,表现了仪式的盛大与人们的崇敬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祭祀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文化传统的尊重与赞美。

刘攽

1268首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