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春天
动物
大雁
抒情
思乡
怀古

译文

春天来到衡阳,大雁开始思念北方的故乡,路途漫长。
它们在水边的洲渚上一起振翅,一同飞向高远的天空。
冰雪消融,春风拂面,寒冷逐渐退去,夜晚的月光也显得清凉宜人。
它们应该会一直飞到秋天,最终返回潇湘之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归的画面,通过大雁回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情思念。首句“春至衡阳雁”即点出了季节和地点,设定了全诗的基调。"思归塞路长"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旅途的艰辛。接下来的"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行"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雁群起飞的情景,显示出一种集体行动的壮观。这里的“汀洲”指的是河岸或湖堤,这些地方是大雁栖息的地方;“奋翼”则描绘了它们准备起飞的姿态,而“霄汉共成行”则表明了雁群一同飞向远方,共同完成他们的迁徙路程。第三句"雪尽翻风暖,寒收度月凉"转换了画面,从冬季到春天的过渡,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从严寒到温暖的期待。这里“雪尽”意味着冬日渐去,“翻风暖”则预示着春风的到来;"寒收度月凉"则是在说春天虽然还未完全到来,但随着时间推移,气候也逐渐转凉。末句"直应到秋日,依旧返潇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自己终将回到故乡的坚定信念。这里“直应”意味着自然而然的到来,“秋日”则是时间的标志;“依旧”二字表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情感,而“返潇湘”则是诗人心之所向,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总体来说,此诗通过描绘大雁春归的壮丽景象和季节更迭,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对自然规律中生命循环的感悟。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