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悼亡 怀古
写景 山水
抒情 战争
咏物 历史

译文

乱云低垂,斜阳隐入荒宫之中,往日王气似乎在此地消散无踪。
荒野尽头,弥漫着腥臭之气,如同犬彘之所在;海门之处,风雨交加,鱼龙悲鸣哭泣。
决心报效国家的英雄们已然逝去,他们起义勤王的事业也落空了。
多少冤魂无法得到昭雪,至今仍然遗憾地看到江水流向东方。

赏析

这首《厓山吊古(其二)》由明代诗人何孟伦所作,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场景,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思与感慨。首句“乱云斜日隐荒宫”,以“乱云”和“斜日”渲染出一种苍凉、沉寂的氛围,荒废的宫殿在这样的光影下显得更加孤寂,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接下来,“王气消沈向此中”一句,点明了地点与主题,即这里曾是帝王之气汇聚之地,但现在却只剩下一片荒芜,王气已散,暗含着历史的变迁与兴衰无常。“穷野腥膻俱犬彘,海门风雨泣鱼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穷野”的荒凉与“腥膻”的腥臭并置,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海门风雨泣鱼龙”则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变化,赋予了生命以情感,仿佛鱼龙也在为历史的沧桑变化而哭泣,增加了诗歌的悲壮色彩。“誓心报国英雄尽,起义勤王事业空”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为国捐躯、英勇抗争精神的崇敬与惋惜。然而,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却未能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事业归于空虚,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无奈。最后,“多少冤魂招不得,至今长恨水流东”两句,将个人的情感升华至历史的高度,指出无数英雄的冤魂无法得到昭雪,他们的悲愤之情如同东流的江水,永不停歇。这种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英雄精神的永恒纪念,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力量,触动人心。整体而言,《厓山吊古(其二)》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沉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咏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