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鼓
山
寺
香
刹
凭
游
览
,
寻
幽
夜
未
归
。
松
阴
枝
拂
盖
,
谷
转
石
当
扉
。
卷
幔
天
河
入
,
开
窗
月
露
微
。
梵
音
迎
漏
彻
,
旅
梦
觉
酲
违
。
古
树
生
秋
色
,
层
岚
吐
夜
菲
。
浑
疑
天
路
近
,
科
坐
白
云
衣
。
写景
山水
地点
秋色
夜景
古树
秋意
写山
写月
旅情
情感
离别
译文
译文:在香火缭绕的寺庙中游览,寻找幽静之处,夜深了还未归去。
译文:松树的阴影下,树枝轻轻拂过头顶,山谷中石头如同门户一般旋转。
译文:卷起窗帘,仿佛可以看到银河流入室内,开窗望去,月光微弱。
译文:梵音随着漏刻声传遍四方,旅人的梦境与现实相违。
译文:古树在秋色中生长,层层山岚吐露出夜晚的气息。
译文:我完全怀疑这地方离天路很近,因为这里坐着的是身着白云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探访寺庙的静谧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鼓山寺的景致与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首联“香刹凭游览,寻幽夜未归”,开篇即点明了探访寺庙的主题,夜晚的探访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诗人似乎在寻找着寺庙中的幽静之处,流连忘返。颔联“松阴枝拂盖,谷转石当扉”,通过松树的枝叶轻轻拂过头顶,山谷中石头挡住了门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寺庙和谐共存的意境。这里的“拂盖”和“当扉”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动态与静态,也隐喻了自然与寺庙之间的相互依存。颈联“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进一步展现了夜晚的景色。诗人卷起窗帘,银河仿佛落入室内,而打开窗户,月光与露水交织,微弱而清冷。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将宇宙的浩瀚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尾联“梵音迎漏彻,旅梦觉酲违。古树生秋色,层岚吐夜菲。浑疑天路近,科坐白云衣。”最后四句,诗人通过梵音的回响、秋色的古树、夜雾中的层峦,以及疑似接近天路的感受,表达了对寺庙环境的深刻感悟。梵音的清澈与旅途的清醒形成对比,古树的秋色与夜雾的朦胧相映成趣,而对天路的遐想则寄托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猜您喜欢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初五日至延平城
明·谢孟安
镡津城下驻行舟,山水依然似旧游。两岸楼台看缥缈,一川风景重夷犹。夜深渔火明沙岸,月落寒更出戌楼。白首西游欣就养,双旌遥忆待盱州。
留题钓台
宋·刘泾
水绿山青人可知,不知生气得之谁。钓竿已属严公手,直到元英解道诗。
挥手
宋·陆游
挥手群玉府,说驾石帆山。偶与片云出,却随孤鹤还。松风暮萧瑟,石溜夜淙潺。阿敏读书处,更添茆一间。
大酺·上巳赵恒夫农部招饮清凉山
清·龚翔麟
见雨痕收,花枝妥,风口恰逢修禊。仙郎游兴剧,移行厨茶灶,竹兜同舁。小憩招提,海棠院宇,半树垂丝红醉。香开新罗酒,笑鲸波乍卷,接篱倒矣。且著屐山椒,乱帆江上,四峰环起。夕阳.....
送南平僧归里
宋·王灼
牂牁水阔巂山高,什敖君长曾纷搔。时移事变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我住涪江一区宅,颇恨长安远如日。闻师乡邑愈更南,不觉掉头三太息。送行且学浮图语,是身于世真逆旅。胸中稳处即.....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唐·李适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