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山
(
其
一
)
一
番
雨
过
长
莓
苔
,
乘
兴
登
临
倦
眼
开
。
花
落
无
声
春
取
去
,
社
寒
有
信
燕
将
来
。
人
间
事
已
不
啻
足
,
海
上
翁
今
莫
见
猜
。
负
郭
曾
微
耕
雨
处
,
自
题
诗
句
觅
桤
栽
。
写景
春天
抒情
田园
怀古
写山
负郭耕种
句自题
译文
一番雨后,莓苔生长得很旺盛,我兴致勃勃地登高远望,视野也因为这些新景致而开阔起来。
春天悄然离去,连花落的声音都难以听到。冬寒已经过去,春天不再遥远,燕子即将飞回。
世事都足够满足人的需求了,海边老人(指诗人)也无需猜测或担忧什么。
我曾在雨后的田地旁耕种,现在则自己写诗,寻找桤树栽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雨后山景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一番雨过长莓苔"中的"一番雨"指的是一次春天的细雨,而"长莓苔"则是由于雨水滋润后长势喜人的苔藓。这里通过对雨后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乘兴登临倦眼开"表明诗人在心情激动的情况下登上高处眺望,这里的"倦眼开"则是说诗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清醒过来,眼睛也恢复了精神,开始观赏周遭的美景。"花落无声春取去"通过对春天中花瓣悄然飘落的描述,传达了一种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慨。"社寒有信燕将来"则指的是在春日里,田野边的小屋(社)里依旧有些许寒意,但这也预示着燕子即将到来的生机。"人间事已不啻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态度,不再为此类琐事所困扰。"海上翁今莫见猜"中的"海上翁"可能是指远方或隐逸之人,这句话则是在说现在已经看不透也无需去揣测那些世外高人的行踪。最后两句"负郭曾微耕雨处,自题诗句觅桤栽"则说明了诗人在城郊曾经轻轻地耕耘过雨后湿润的土地,并且自己书写诗句,寻找可以作为隐居之所的幽静地点。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与哲理的抒发,构建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共生的意境,是一篇表达诗人隐逸情怀的佳作。
方岳
1488首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